第291章

    第291章 (第2/3页)

    在一些影评人眼里四年前的《釜山行》之所以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丰收,不仅是因为场景的调度,更多的是片中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对人性和政治进行批判。

    比如孔刘主演的基金经理,从一开始的利己主义者,到最后愿为拯救他人牺牲自己,将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全部放进故事里。

    类似的问题在《活着》中也被暴露无遗,虽然整体场面看似很酷,可是在场面和刺激之外,整个故事的内核却显得有些单薄,故而引起不少批评。

    丧尸片通过血腥、残酷的画面情节,建筑出了和其他恐怖电影不同的世界观,该不该表达人性很重要吗?”

    是否重要,或许从丧尸片的起源里可以略窥一二。

    虽然丧尸在西方影视作品里一直是大明星,但丧尸一词却是来源于海地巫毒教的舶来品,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死去之人的亡灵。

    影史上公认的第一部丧尸片是在1932年出现的《白色丧尸》,讲述巫毒教的巫师通过巫术将人变为丧尸的故事。

    但这部影片里的丧尸不具备活死人的特点,只是被巫术复苏后进行机械的劳作,因此从影片类型和表达主题上来看,和当今的丧尸类型片还有很大差距。

    外界第一次看到了被病毒感染的丧尸,在一种毫无自我意识的搏杀中,被感染变异者开始追逐人类并生食血肉,而被咬者感染后也会沦为新的丧尸。这些丧尸特性的确立,为之后的丧尸片建立起基本的范式和框架。

    最终这部成本仅有11万美元的黑白电影获得近3000万美元的利润,让整个好莱坞为之震惊。随后这部影片也被翻译成超过25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地区进行发行,更被美国电影学院选为百年影史里的佳片。

    影片成功后罗梅罗趁热打铁,接连推出《活死人黎明》与《活死人之日》,构成自己所创作出的丧尸三部曲,进而为之后的丧尸片发展奠定创作基础。

    自此之后类似题材的作品在西方多个国家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丧尸片也成为了电影市场里炙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