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第292章 (第2/3页)

》《活着》这两部影片描绘了一种未知病毒,而这种病毒感染他们的邻居甚至整个国家,与目前持续约六个月的新型冠状病毒不谋而合。

    由于文化背景相似,韩国这类丧尸片也常常能触动到观众。所以即便无法第一时间走进影院观看,但国内观众对于这两部丧尸片也有着很大的热忱。

    华语影视产业里也是有类似丧尸作品的存在。只不过说到华语丧尸片,很多人或许会率先想到港片鼎盛时期所诞生的大量僵尸片。

    西方的丧尸起源于巫术,而东方的僵尸则于唐代起,就已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到明清时期,多部怪谈中也都会提尸变的元素,这和丧尸有着相似的机理。

    华语僵尸片便是在此基础上,吸取一部分传统文学对于尸变的描述进行的延展,早在上世纪30年代,杨工良导演就制作出了以《午夜僵尸》为代表的一批以吸血僵尸为题材的影片。不过彼时的僵尸片更重视恐怖、猎奇,娱乐意味寡淡。

    直到80年代出现了由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里,突出功夫、喜剧片等元素,获得超过2000万港币的票房、位列同年票房第七,并被第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被评为1985年十大华语片之一,僵尸片才走进了主流之中。

    然而由于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影产业逐渐开始走向没落,和警匪、功夫等港式类型片一样,僵尸片也逐渐走向消沉、没能再衍化出新的经典之作,也没有打破原有的创作框架。

    不过如果从影片类型上来进行判断的话,港式僵尸片和丧尸片并非同一类型的电影,虽然二者都具备了尸变等元素,但前者更多致力于表现僵尸横行下的恐怖元素亦或者功夫武打戏份,偏向于恐怖、惊悚片。

    而后者则是希望借助丧尸潮去渲染末日废土的氛围、世界观,本质上更贴近于灾难片。

    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在华语电影历史中,丧尸片的戏份很多。而到今天在丧尸影片再度开始风靡的情况下,虽然可以看到大家对于《生化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