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第344章 (第2/3页)

公司开始探索参投+营销的模式,意在绑定电影项目,寻求获得票房分账的可能。成为出品方,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利于更早了解影片、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也有利于增加他们在制定营销方案上的话语权。

    不同于其他出品方于项目早期、中期投资,营销公司投资的阶段往往在项目后期。这时他们要面临的不仅是后期的高溢价,更是在合作模式上的更大风险。

    营销公司要用服务费垫资参投的方式计入出品,而一旦投错了的片子,很可能会变成赔钱吆喝的亏本生意。

    况且电影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投资,特别是在近年来市场大环境波动、观众口味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押什么片子、能否押对了都充满变数。

    能够让投资方赚钱的电影只有10”的定律之下,如何保证每次都投到爆款?

    这个连最资深的电影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对营销公司而言,更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

    不过这种并不保险的尝试,也只有头部营销公司们拥有入局资格。对于一些初创营销公司而言,能接到项目都不容易,为了维护资源、在行业中站稳脚本,即使知道是赔本赚吆喝,也不得不做,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赔本买卖,也有一票同行虎视眈眈。

    为了维持公司周转,一些公司将目光投向营销费用相对较高的网大网综。网综营销的预算是电影的好几倍,接网综是为以后更好的服务电影。

    但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意味着巨大的人力消耗,长此以往服务电影营销便会成为奢望。

    公司利润稀薄的同时,从业者更是在收入上得不到满足。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些人选择离开;一些头部玩家选择将公司股权卖给上游公司、以寻求资本市场救赎的机会。

    也有人坚信,正确的营销价值应该和价格匹配、并未放弃探索……

    尽管如此面对这个能撬动大蛋糕的业务,尽管收入低、利润空间有限,可探索的增量业务都有巨大风险,但依然充满诱惑,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入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