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三十一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2/3页)

人不太一样。

    朝中文官大多都讲究“以和为贵”,他不一样,他有一颗主战的心。

    他写的文章也和别人写的文章不一样,别人写文章都是写仁义道德、磊落胸怀,他的文章写满“权术”二字,专爱研究因时制宜的经世致用之学。

    张方平挺爱苏洵的文章,当初雷简夫给张方平写举荐信的时候附带了苏洵父子三人的习作,张方平看了大为赞赏,当场就生出把他们推举上去的想法。

    可摆在现下的文坛之中,苏洵完全是个野路子,与流行的风格格格不入。

    要是现在的科举录取风向不转一转,他这种文章想要考中恐怕有点难。

    苏洵已经去应试过,确实没考中。不过苏洵不准备放弃,更不准备改,他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下去,他读了这么多书、走过这么多路,合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观点,没必要非要拗得跟别人一样。

    这出戏就很对苏洵胃口,里面的打斗干脆利落,整体情节也很好地塑造出了铁面将军能打能抗又心怀百姓的战神形象。

    当然,战神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不过坊间戏传夸张点也无妨,无伤大雅。

    反正看完这出戏,大伙不仅心里很安稳,还忍不住嘲笑那些听信谣言的人太蠢:南诏离蜀地两千里,侬智高怎么会带兵打过来?狄将军这么英明神武,叛军怎么可能还有余力往外打?他们早被狄将军打成一盘散沙了!

    这两天随着抽奖用的十个小问题传播开,越来越多人自觉对南边的战事“了若指掌”。

    要是遇到乡县来的人担心侬智高打过来,成都府每个街头闲汉都能有理有据地反驳回去,唬得那些外来人一愣一愣的,一句话都不敢说了,生怕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这部戏虽然算是任务戏,排练时间也不长,宁胜男这个“铁面将军”扮演者却把整场戏带活了。

    苏洵看完了,只觉无一处不精彩。

    到退场时,苏洵和身边的兄长感慨道:“要是父亲在的话,应该会很喜欢这出戏。”

    他们父亲苏序是个十里八乡都有名的豁达人,年轻时不爱读书,爱喝酒和交朋友。到老了,他倒是突然爱上写诗,就是没什么文采,写的是田埂上的事、酒杯里的事、每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