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定乾坤

    第三百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定乾坤 (第2/3页)

名振的建议,跟浙东的张煌言合师,趁清军防守空虚之机,试图攻取南京。

    却不料,攻取南京之战,跟其所有的进攻一样,亦是先胜后败,所部元气大伤。

    虽屡败屡战,郑成功初衷不改,意图跟声势渐盛的李定国等联络,却又因距离太远,极为不便,无奈之下,不得不听从何斌“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以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的建议。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率部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

    不久,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当权者鳌拜纳郑氏降将黄梧的“平贼五策”,严密封锁沿海,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同时斩杀了其父郑芝龙,开挖了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噩耗接连传来,在台将士又因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郑成功死后,郑经于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袭),随后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为正朔。

    1680年(康熙十九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后施琅率清军攻克澎湖,郑克塽乃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降清,结束了郑氏在台湾23年的统治。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平定沙定洲后不久,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讨东川的战斗中,中毒箭牺牲,孙可望收编了其所部,势力却仍不足于跟李定国、刘文秀的联军抗衡,只得暂时隐忍不发,跟李定国、刘文秀保持着一团和气。

    跟永历朝廷的谈判,却因为孙可望的漫天要价而迟迟没有结果。李定国知道原因,但为了大军的团结,不得不闷在心里。

    其时,李定国等已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出兵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