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生与天地,足惹尘埃

    第417章 生与天地,足惹尘埃 (第2/3页)

了。据我推测,他应该不是调到御史台,那是个粪坑,调过去名实都是降,哪怕出任台长。我猜他应该是平调户部,仍任左侍郎,品衔上虽然没升,但管钱袋子的总归比管戏班子的要紧要些,小手轻轻一掐就能让各部浑身难受,这就是他有胆子去找武魂求助的原因,手里没银子哪能那么大口气!”

    “为什么不是工部呢?工部应该更对口吧?”牛春寒问道。

    封知平淡淡扫了他一眼,讥讽的勾了勾嘴角:“工部,他不够格。”

    “不够格?”

    牛春寒皱眉,思忖片刻恍然大悟。

    六部一司,除了天听监和军部,工部是余下五部中最重要的。

    民建需要工部,军防基建需要工部,开山凿渠铺路架桥都归工部管辖,最重要的是,军工,特别是甲级秘等的军工全都掌握在工部手中。

    旁的不说,就说最有名同时也是最神秘的神机司,可杀武魂的陨神箭,可日行万里的飞空舟,各型号的轻、重连弩,还有国战时供大军过境的登陆利器百龙天梯,以及其他各种功效的军事用品,这些高保密级乃至绝密级的军需品全部都由神机司开发、研制、掌控,分门别类下派到各指定的军工坊生产制造。

    如果说户部掌握着天元的经济民生,军部掌管着天元的安全稳定,那么工部就是这两者的脊梁骨,是隐居幕后的根本,是天元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内部各级主、副官员均不寻常,无论才高才浅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传承至少百年以上的家族。

    这是明武帝亲自定下的规则,工部太重要了,而当时的工部烂得太厉害了,是以明武帝下发暗旨给工部及自己的后人,唯根正心诚者才可入工部主事。v3书院

    这无疑挡住了大批有能之士,好处是帝王有足够的时间考察品评,用漫长的时间来检验臣子的成色,精挑细选,谨防渗透,让昔日的惨况再现。

    而能入工部主事的人无一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悠久的传承让他们各自的家族相互联姻、结盟逐渐融合成一个固若金汤的圈子,能与朝中的每个圈子交融又相对独立其外,而这个圈子的核心,便是皇帝,以及皇帝代表的皇族。

    状元郎显然是不够资格的,他再优秀也没用,说直白点,他没底蕴,没人脉,在那些历史悠久的权臣世家眼中就是个好运气的暴发户,想揉捏随时可以动手。

    而皇帝其实曾给过他机会,要招他做驸马,可他拒绝了,还当着皇帝面吐着血写了一篇长文,展现了自己的气节,同时也将登天的大门死死关上,以他的身体状况来看很难有再开的机会。

    牛春寒暗暗叹息,有些同情童健,转念一想又洒然了。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两个贵人,会得到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性格等等因素都让每个人在遇到相同的岔道口时做出不同的选择。

    像他,他的贵人是封知平。

    封知平给了他机会,为他的儿女铺垫了一份好前程,代价就是他的孩子们将来或许会像他一样成为封知平忠心耿耿的犬马,做一些违背意愿的甚至是残忍非人的恶事,经历许多以生命为代价的危险,他选择了接受,并且心甘情愿,因为这样他和他的家人会过得更好,超乎想象的好,风险与回报永远是同等的,在他看来这很值得。

    童健的贵人是当今圣上,或许是没看透,或许是看透了不愿,总之他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做了自认为正确的选择。

    不能说他错,也不能说他做得好,只能说路是自己选的,无论好坏,都怨不得旁人。

    三品正,对童健这种出身的官员来说已经是顶点了,礼部左侍郎更是超出了预期。

    要知道各部侍郎若干,品衔三至四品不等,左右侍郎高于侍郎,各只一人,通常官居二品从,仅次于尚书,待尚书年迈将退,择一加尚书协理,待老尚书告老便自动顶替上去,三品正的右侍郎有,但不多见,童健做了这么多年没变动,其意已经很明显了。

    想到这儿,牛春寒忽然愣了愣,他想到了童健的年纪。

    没记错的话童健今年应该三十出头,算算他科举的年份,前后为官不过十余载,以他的出身这么短的时间 一路高升到现在的位置,实在太不正常了。

    而且现在有风声传出他要调任,据封知平分析很可能是户部,要说没人帮忙,牛春寒不信,他太清楚官场的门道了,没人提携根本别想高升。

    不懂就问,牛春寒问了出来,封知平乐了,递了个十分满意的眼神。

    “不错,能想到这一层,还知道问出来,有进步。”

    牛春寒憨笑,谢过后再次请教。

    封知平喝了口茶,放下杯子微笑道:“想想他的老师。”

    “老师?”牛春寒皱眉,“周若钧周老先生,他向来秉持方正,不偏不倚,因厌恶官场风气才辞去官职一心教书研学,是个纯粹的学究,他会为了童健破了坚持了一辈子的操守?”

    “看,又犯傻了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