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五十二章 赋题

    两百五十二章 赋题 (第2/3页)

    这位王珪出身也不差,出自于华阳王氏,曾祖在蜀王孟昶时即出仕,后来一并降宋。

    然后家族就忠心投靠大宋,出仕为官出了不少名臣进士。

    王珪也是牛人,当初路过扬州时与陈升之,王安石,韩琦留下四相簪花的佳话。

    他与王安石是同年,但仕途却更顺畅,如今已是翰林学士,朝廷大典策多出于他之手。

    章越与几位考官对揖后,即来到自己的考场—一条长长廊庑,不少先至的考生已是分坐庑廊之中,每名考生之间皆支起白色帷幕,以防左右交头接耳,互通消息。

    天寒地冻却在户外考试了,这滋味可想而知,章越来到廊庑自己的座位,但见帷幕之后摆着一张案几,下面铺着一张毡席,迎面正对着院落中,零星雪花在飞。

    院中正烧着茶汤饮子,官吏们一碗一碗地端上呈给考生们,中央的大堂又被称为都堂,也称为紫殿,如今正在焚香。

    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科举时作了首诗。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说得就是此景。

    章越坐下后从考箱里拿出皮垫在毡垫上又铺了一层。

    这毡垫不过是薄薄一层单席,如何能御寒,故而必须加一层皮垫。

    唐人宋人在科场上发牢骚之词‘单席如何礼士’说得就是这个。对联里寒毡对得都是暖席,反正去别人家做客,给客人坐单席是挺失礼的。

    一般都要在席子上再铺一层,如同明清时‘炕上坐’。

    考生们将考不好常常抱怨至‘单席’,‘天冷’等等考场环境差,还有‘褒衣博带满尘埃’之词等等。

    章越铺下皮垫,不久官吏奉上一碗热茶汤来。章越道了句多谢,从考箱里抓了把钱塞到人手里,那名官吏收下后笑道:“还有胡椒汤,紫苏汤,郎君想喝哪等?”

    章越道:“紫苏汤吧。”

    天色甚寒,章越举碗,满满一碗干姜茶汤入肚,倒是消减了不少身上的寒意。

    过了片刻,考吏下发之前考生上缴的印卷,之后就是出示考题。

    这是四场省试中的头场诗赋。

    诗赋排在头场,因为他四场中的重中之重。

    诗赋中最重又是赋。

    但赋的考法也是一直在变化中。

    在唐朝至宋朝嘉祐年以前,赋的格式是被限制。如官韵限八字,赋有八段如何写,如何转韵,如何牵扯都是有规矩。

    更严苛些的考官还要‘四平四仄’,如出现‘五平三仄’这等是降一等的。

    谈及诗赋范文当属《木鸡赋》,以‘至此无敌,故能先鸣’为韵,以‘平仄平仄,平仄平仄‘的格式写下来。

    在嘉祐以前,任何考生学赋大多先生都要拿这一篇科场范文来讲。

    不过改变在欧阳修主持科举之后。欧阳修提倡崇文之道,对于‘声律之病’尤为痛恨。

    故而欧阳修主张赋文体可以平实如信笺,最重要是言之有物。

    嘉祐二年时,他将这一改革运用到那一年的省试中。

    结果考完以后,欧阳修遭到太学生们的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