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五章 比喻

    五百四十五章 比喻 (第2/3页)

每处都务兴学校。”

    官家不由欣然,兴学校正是他与王安石最近达成的共识,比如国子监就刚刚扩招了九百人,对于陈襄更添几分赏识之意。

    这样的官员是可以用的,但安排他何职呢?

    不过官家没有当场给予章越进一步的答复。

    不久王安石与章越便退出了迩英殿。

    但见一身紫袍的王安石居前步伐匆匆,一般来说,同事若下了班,同路走的时候都会聊几句天。

    但王安石没有丝毫交谈的意思,章越也没凑近前去。

    不过这一次王安石却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对章越道:“度之,你是不是对老夫有什么不满啊?”

    啥?这你都看出来了?

    章越连忙解释道:“回禀内翰,此乃子虚乌有的事,若是章某哪里作得不对,章某愿在内翰面前自证清白。”

    王安石对章越道:“那么方才老夫与官家言语时,你为何打断?你不知老夫在说什么?”

    章越恍然道:“原来是此事,下官也是一时不察,为了救下老师故而心急如焚。话说回来,今日要不是内翰在旁言语,官家也不会答允,下官在此为老师谢过内翰了。”

    王安石道:“哦?真是一时失察?”

    章越连忙无比诚恳地点头道:“千真万确,千真万确!下官对王内翰一贯如这黄河之水那是滔滔不绝啊。”

    这是什么烂比喻。

    王安石一晒,然后道:“当初离京前,一次宴上,老夫曾与度之言,子贡问政之事,言道足食,足兵,足信之事。岂好数月前官家亦拿此话问我,此事度之知晓不知晓。”

    章越心道,是啊,这问题自己与王安石曾讨论过,怎么一时不察拿出来。

    章越坚决地摇头道:“不曾,官家从未问过在下王内翰的事。”

    王安石看着章越露出将信将疑之色,然后道:“韩持国(韩维)曾与老夫说,此番老夫进京拜翰林学士,除了他与曾集贤(曾公亮)外,还有第三个人向官家推举了老夫。”

    “老夫当时还以为是吕晦叔(吕公著)或是司马君实(司马光),但他们都自承没有在官家面前推举过老夫。”

    王安石顿了顿,后来自己又去问韩维在官家面前推举自己的这个人是谁。

    韩维哈哈大笑,对王安石说是一个你绝不会想到的人,但我已是答允了他,不会告诉你的。

    王安石不由奇怪,什么人是自己会想不到的呢?还不肯告诉自己。

    王安石思来想去,倒是觉得章越有三分可能。

    不过韩维,曾公亮推举自己都是情理之中,韩维与自己是多年的好朋友,曾公亮与自己是姻亲,又想让他入朝膈应韩琦。

    但若是章越推举自己又是什么情由呢?

    不过王安石转念一想,若是章越推举了自己,为何会施恩不言呢?也不可能方才他在与官家讲亲贤臣远小人之事时打断自己。

    若要变法,必须如秦孝公对商鞅那般信之不疑。

    君臣二人便如一人般,如此才能成就大事。

    他要通过讲学便是将自己主张潜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