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六章 结算货币

    八百一十六章 结算货币 (第2/3页)

绸之路后,失去了贸易的收入。但这只是一个源头。”

    这么多年宋朝的经济一直都在增加,经济增长中生产的货物就越来越多,但钱的增长跟不上经济的增长,就会产生钱荒。”

    宋朝每年铸造的铜钱只有一百八十万贯,这远远跟不上宋朝的gdp增长。

    宋朝不缺铜,但若将铜作为货币,就显得非常稀少了。官府一直铸铁钱代替铜钱,但是老百姓们不买帐。所以民间经常会熔了铜器来铸私钱的现象,最后导致宋朝禁止民间熔铜铸钱。

    宋朝为什么会开海禁,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当初范祥造盐钞也是缓解西北缺乏大铁钱的缘故,这是以钞权钱的思维。

    盐钞可以略微缓解,宋朝的钱荒,说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

    薛向从陕西转运使任三司使后将盐钞的铸币权,从地方揽至中枢。

    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上因为熙河开边之故,陕西盐池每年所出盐平均为一百一十七万五千席,而朝廷平均每年印盐钞为一百七十七万席,平均多出五十九万席。

    按照一席五贯五百钱的官售价就是三百多万贯。

    不过多出的盐钞,朝廷在京师备钱从都盐院回收购买。

    当然这个时空由交引所收入,加之朝廷印钱也很克制,所以盐钞价格一直在五贯五百钱以上,可熙河开边后就没办法克制了。

    而经过章越改制,将岷州熙州的井盐也用盐钞结算后。岷州熙州的井盐在采取卓筒井后开采后,一共钻了三百余口,如今一年所出井盐已在七万席上下。

    这个消息一出,当时永兴府,秦州盐钞价格顿时上涨,涨至七八贯一席,章越便让蔡京在市面上大量出售盐钞。

    仅仅三个月后,薛向无耻将朝廷每年盐钞印钱多增加十五万席……消息一出盐钞价格暴跌,贱至五贯一席,蔡京便将当初出手的盐钞全部买了回来,顺势赚了一笔。

    不论怎么说五贯一席的盐钞依旧很坚定,尽管是低于原先五贯五百文的定价。

    最重要是朝廷通过每年增发的盐钞都实打实地成为了收入,现在朝廷解盐盐池和熙州岷州盐池所出一百二十多万席盐,但三司每年却发行近两百万席的盐钞。

    蔡延庆听着章越讲了盐钞之事,这时候沉括开口了。

    沉括之前一直在岷州修寨,建成了铁城堡后,刚回到了章越身边。

    沉括是经济之臣,章越在穿越前最早了解到盐钞还是从他写的梦溪笔谈上。在书中他大赞范祥的盐钞改革。

    历史上沉括曾主张将每年增发的盐钞定为两百万贯,同时每年再增发二十万贯作为不时之需,以此定为一个永久性的制度。

    沉括递上文书,结结巴巴地道:“大帅吩咐……的事,下官算得……差不多了,熙州榷场的设立,每年可出口一百一十万贯的货物,进口一百三十二八万贯的货物,换句话说在榷场朝廷每年有二十二万贯盐钞的逆差。”

    蔡延庆听了一脸懵逼,不是说好了顺差,怎么又变成了逆差?

    章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