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十五章 举人

    一千七十五章 举人 (第2/3页)

?章越心底如是想到,他想到王珪近年与蔡确交好。

    王珪,冯京,元绛喜欢饮酒赋诗,蔡确也得席列期间相陪唱和,王珪之诗被称之‘至宝丹",有富贵气象,当然蔡确的诗才确实也好,毕竟历史上得过终身成就奖。

    二人诗词酬对之作,多在汴京官场流传。

    后世对此有一段很精彩的概述,进班子没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圈子没进班子等于进班子。

    蔡确属于进了圈子,没进班子那一个。

    章越道:「臣告疾之中,身不在其位,此事陛下无须问臣。」

    没有接受,就是一等变相的拒绝,官家沉吟片刻道:「也罢,待你回中书后,再行决断吧!」

    说完官家以手支地起身,章越忙起身相扶。

    官家来时天尚明亮,去时已趋黄昏,内侍给官家披上衣裳。

    官家对章越道:「卿此宅虽好,但朕更喜当年为郡王时求学而至,那时风雪不辍,此中乐趣,唯有读卿《辞三传疏方知。」

    章越道:「陛下勤学所至,故金石为开!」

    官家忽然感慨地道:「朕若不为官家,定是个好学之至的郡王!」

    官家说到这里似自嘲,似遗憾,眼中满是缅怀着自己当年为郡王的日子,众人看官家的神色,不知说什么才是。

    诚然,皇帝绝不是一件好差事。

    官家最后还是离去,章越一直送至宫门方回。

    回时遇到小雨,章越撑起伞来。

    他的诗赋不够好,所以王珪,冯京,元绛的圈子很少去。他与元绛也不睦,韩绛去后,章越即便没有称疾,难免是排挤在外的结果。

    这便是进了班子没进圈子。

    不过也无妨,大半年的赋闲在家,也磨炼了他的身心。

    听着细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章越闲庭信步般走在御街上看着汴京人来往来,百肆繁华,汴河的潮涨潮落。

    汴京依旧如故,人却已物是人非!

    「三郎!」

    章越闻言却见蔡确亦撑伞在路旁一旁。

    蔡确持伞行来向章越一礼,然后道:「大参怎在此处?」

    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