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海禁之于国运

    第二百一十三章、海禁之于国运 (第3/3页)

提出另外一个问题,道:“陛下,沿海渔民,若是不愿耕作,又如何?”

    这个问题,委实不用小皇帝回答。

    以这个时代的条件,风高浪大,小舢板出海,直接就是九死一生;只需让渔民安有屋舍,食有储粮,谁会冒天大威胁出海。

    君不见,朝鲜一直不愿意配合大明禁海,可朝鲜的渔民,又有几人愿意出海了。

    错非是吃不饱,饿肚子,下一刻就要魂飞魄散。

    否则,谁愿意冒必死之险!

    王鏊到底是法家人物……好吧,在刘健、李东阳的心中, 王鏊无论怎样说自己是儒家子弟,也逃不掉几位大佬的‘法家余孽’定义。

    王鏊问道:“陛下,仅仅是黄花鱼,便能活人无算,其它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连刘健几人都竖起大拇指。

    小皇帝再次笑起来。

    他从来没和几人商议过这个问题!

    此刻,小皇帝禁不住反思,朕貌似总是讲大道理……是不是太过于务虚?说到底,要当好皇帝,让人不来抢皇帝的位置,就是让人把肚子吃饱。

    朕老讲仓禀足……但与诸公一样,从来不曾认认真真去耕作一亩,劳作一田。

    朕,要不要改一改?

    让所有人都去田地走一遭?

    至起码,去做个样子,插个秧,施个肥,除个虫?

    好主意!改天就这么办!

    但众人见小皇帝沉思,却误会了……大家都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言的小皇帝,第一次被人问住了。

    几个连忙为小皇帝解围,装模作样道“这个好吃”、“那个美味”、“刘公多吃点”……

    小皇帝哈哈一笑,心中忽然有了个主意。

    “老祖宗造字,鲜者,鱼羊也,鱼之鲜,罕有于世。”

    “就说这石斑鱼,无论是白灼、红烧、清蒸,种种烹饪,样样鲜美……倘若有李师傅般文传天下之人,学苏子赋诗一首,从而盛名远扬……”

    “敢问刘公、李师傅、谢公、杨师傅、王爱卿,石斑鱼以特制之法,于南京歌姬盛舞之地,一条鱼卖个百两银子,算不算贵?”

    大明武勋  /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