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好的发展

    第229章 好的发展 (第2/3页)

昊穹带领的CSY刑侦小组,他们被田永春叫到办公室好生的训斥了一番,问他们这么长时间在干什么,当时,田永春在办公室拍了桌子,摔了杯子,还骂了人,让本来因为久久无法结案的众人,心情愈发的糟糕起来。

    在被骂之后,杜子乔他们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开始对之前收集采集到的证据和线索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所以,杜子乔他们这段时间没有再来看许琅了,一门心思放在侦破案件上面了。

    田永春发火,不单单是因为案子久侦未破,主要还是因为他作为S市公安总局的局长,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一部分是来自外界,还有则是来自上级的领导,更重要的是,田永春的老领导在得知许琅差点挂掉的消息之后,直接在电话里骂了娘,在这些压力之下,田永春怎么可能不发火呢。

    外界对S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案子,格外的关注,高呼严惩凶手,让警方查明真相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些人已经开始在质疑警方的办案能力了,还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则趁着惩罚者再次出现的时候,开始四处作案,模仿惩罚者作案,搞得人心惶惶,派出所和各个公安分局都接到了类似的案件,而很多案件很快就被侦破了。

    为了打击这股不好的想象,田永春决定从重从快的处理这些模仿案件。

    很快,这些案件被侦破之后,立即结案,移交给检察院,提起公诉,而法院方面,也立即审理了这些案件,做出了判决,并且把判决结果公布出去,希望可以达到警示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这个举措效果确实不错,一开始频繁出现的模仿犯罪,在因为这些判决结果出来之后,顿时锐减,到了后来,几乎都没有类似的案件了,而警方的压力也顿时小了很多。

    在处理这些模仿犯罪案件的时候,杜子乔他们决定先把事实清楚,真相明朗的张海洲在机场杀害钱胜男的案件先行结案,给广大群众一个交代。

    张海洲的案件事实清楚,在审理的时候,检察院要求判处张海洲死刑,但是,法院方面在看过了检方出具的卷宗的档案之后,没有立即判处张海洲死刑,而是判处其死缓。

    法院这么判决的理由有几个。

    第一,张海洲在作案之后,看到了警方,没有第一时间逃离现场,而是当场被捕,算是有自首情结。

    第二,张海洲杀害钱胜男的动机,是因为其父亲张尚书是被孙世豪父子雇佣孙建英杀害的,而两年前的六起车祸案暂时还没有结论,不能草草的给出死刑的判决。

    第三,张海洲的年龄只有十九岁,刚刚成年,而其在被捕之后,积极主动的交代犯罪事实,算是有立功表现,而警方的材料当中,给提出了希望法院可以减轻其处罚。

    综合这几点原因,法院没有判处张海洲死刑。

    对于这个判决结果,有些人觉得判决得当,而有些人则认为判决张海洲死缓太重了,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判决的结果太轻了,像张海洲这样的杀人犯就应该判处其死刑,直接枪毙,但是,结果就是如此,检方也对此意见很大,毕竟,张海洲是在机场人流众多的地方行凶的,影响极其恶劣,如果不严惩的话,会给一些犯罪分子杀人不会判处死刑的错觉,于是,检方提出了上诉,而二审的日期还早,暂时张海洲的案子就这样了。

    在处理了张海洲的案件之后,警方还要调查两年前以意外结案的六起车祸案。

    这六起案件因为当时只是以意外结案的,所以,很多证据都没有保存下来,而现场早就不存在了,调查起来十分的吃力,不过,好消息是孙建英在被捕之后,也许是知道自己杀了那么多人,会被判处死刑,为了不被判处死刑,他开始主动交代两年前车祸案的一切细节,他把大部分的责任都推到了死去的孙启航和至今昏迷不醒的孙世豪的身上。

    也正是因为孙建英自己的主动交代,警方在调查两年前的车祸案的时候,进展快了不少,也少走了很多弯路,而六起车祸,孙建英一个人肯定无法独立完成的,自然需要同伙,而孙建英得知张海洲没有被判处死刑之后,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就把那些昔日里帮助过他的同伙,都一一供述出来了。

    警方在从孙建英这里得到了名单之后,也第一时间开始抓捕行动,大部分同伙都被抓捕了,少数几个身上还有其他命案的家伙,在得知孙建英被捕之后,第一时间选择了出逃,而警方在掌握了他们的信息之后,立即发布了协查通告,同时,也向社会征集线索。

    不到一周时间,这些潜逃的家伙,就在国家机器还有广大群众的帮助下,被抓捕归案了,而他们在归案之后,坦白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