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权力会上瘾
第121章权力会上瘾 (第1/3页)
暗排精兵,苦布良阵,正当大战之际,军士倒戈相向,致使刘欣的良苦用心付诸流水。
痛定思痛后,刘欣决定不再挖肉补疮,而是刮骨疗伤。
为了组建一支既精锐又忠心不二的队伍,刘欣决定先清除集团内部的败类。凡是不忠者,即使只被怀疑,无论才气多高,声望多隆,一律罢免。
徒弟总要打师傅的,否则就不能证明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丹教育刘欣成才,刘欣送他大司马和大司空,也算报恩了。刘欣称帝后,师丹两次阻碍刘欣大计,师恩变成了师仇。欲成大事,师丹挡道,刘欣只能硬闯。
政治斗争告诉刘欣,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是心腹,都要留一手。只有留有一手,才能制人,而不是受制于人。刘欣弄走了何武不过只用一句传言而已,要罢免师丹自然也只用一件小事。
师丹位居三公,除了提一些刘欣听了就火冒的建议外,还需要处理很多公文。可能是师丹自重身份,不屑写公文,将写公文的任务交给下属。这个下属有暴露欲,每次都将公文流传到长安闹市。政府公务,说白了是空文,说严重点是国家机密。下属使政府公文流传在长安闹市,师丹不能推卸责任。
抓住师丹这个把柄的刘欣,不禁喜出望外。他就此事在朝堂上数落师丹。皇帝言语有异,朝臣就拍马屁,说师丹自以为是皇帝的老师就妄自尊大,亵渎公文,目无王法,应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不等刘欣发话,立刻给师丹戴一顶大不敬的罪名。
大不敬是一项很滑稽的罪名,当不知道该判罪犯什么罪时,大不敬是最好的罪名。大不敬,就是对皇帝不尊敬。将罪犯交给皇帝处理,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当年师丹打压董宏,就用大不敬之罪;现在廷尉送他大不敬的罪名,算是一报还一报。
刘欣将师丹踢给朝臣,朝臣踢给廷尉,廷尉踢给刘欣,这就是整人的政治逻辑。在长安没有心腹,刘欣只能亲自写一道诏书,说师丹身为人师,却不体谅皇帝苦衷,屡次说错话,存心误导国家。政治是一门艺术,说政治话更需要艺术。刘欣的诏书,别人可能看不懂,师丹一看就懂。
面对一意孤行的刘欣,师丹别无他法,只能任其自然。而刘欣的心中却想,师丹一意孤行,我只能将他罢免。刘欣要为自己树立名声,没将师丹交付廷尉惩治,贬师丹为平民。师丹不是刘欣的大仇,刘欣没必要严惩。他贬师丹为平民,相当于将师丹放在平民社会,如果需要可以提拔,这比将师丹放进地府好多了。
刘欣如此迅速地罢免师丹,因为傅晏向他举荐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此人武人出身,不搞虚文腐礼,专以拳头说话。最重要的是,他对刘欣死心塌地。刘欣让他上刀山,他就上刀山;让他下油锅,他就下油锅。
此人就是朱博。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家境贫寒,任侠好斗,爱交朋友。他为人正直刚硬,喜欢打抱不平。朱博读书不多,他的正直刚硬全是天性使然,并非后天学习而得,即他只将自己的道理当道理,别人的他不管。朱博政治生涯的起点是亭长,之后结识萧望之之子萧育和陈万年之子陈咸。三人意气相投,互相敬重,萧育和陈咸这两个阔少给朱博的帮助不大,反是朱博冒死救了陈咸一命。宠臣石显一手遮天时,陈咸是御史中丞,看不惯石显作威作福。陈咸整治石显不成,反被石显关进大牢,可能永远见不到长安的太阳。
苦于身份低微,朱博想救陈咸,却说不上话。明干不行,朱博就来暗的。他先辞职,接着混进司法机构,摸清案情进展。然后,他装成医生,前往监狱看望陈咸,掌握陈咸的犯罪资料。为了替陈咸开脱,朱博改名换姓,将陈咸所犯的罪揽到自己身上。朱博身份低微,没人注意,司法部打了他几百板就放人了。
汉成帝登基,王凤掌权,大力营救被石显打倒的儒士。陈咸感恩,推荐朱博。小人物成功营救大人物,朱博声名鹊起,深得大司马王凤赏识。王凤希望建立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派朱博到地方任太守,考验他的实力。朱博不负厚望,将地痞流氓收拾得服服帖帖。王氏集团重用朱博,朱博一路高升,官居后将军。
当年因为王立贪财私吞国家的银两获罪,朱博也受到牵连,被免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