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攘外必先安内

    第156章攘外必先安内 (第2/3页)

为其母所动,依然将阴丰杀死,阴就夫妇也自杀。

    杀梁松、败窦氏、斩阴丰,这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便仿佛成为一张掌控功臣外戚的大网,为汉明帝王朝的江山稳固奠定了基础。但也有人评价,这一举措使得人人自危,上下难以一心,所以依照刘庄的才略,当时应该出现的更加清明的政局却始终若隐若现,殊为憾事。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其功过尚且难以定论。

    此时此刻,刘英意欲夺取天下的野心已经被人揭发,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刘英刚刚到丹阳郡,皇帝使者便已经上门,以便在询问刘英的过程中搜集其罪证,刘英知道,该来的终究会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听闻目前刘庄正在紧锣密鼓地命令相关官员严厉拷问自己的属下,加紧对自己宫殿的搜查,以便一网打尽。刘英知道大势已去,为了不连累母亲,只得拔剑自刎,以谢天下。

    说刘荆谋反尚且有人相信,何以刘英也会生出此等举动?

    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四月,楚王刘英封地上的一名叫燕广的人前来向刘庄告发,言之凿凿地说刘英有“君王之志”。其中还特别提到刘英与方士秘密制作金龟、玉鹤,并在上面刻了文字,准备将其埋藏在某地,继而再有意让人挖出。燕广解释说,刘英此举大有意图,旨在妖言惑众,制造混乱,为他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做舆论准备。燕广甚至还列出了一些名单,并且照名单所示,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都是刘英的同谋!

    案卷资料依然静静地被人放在尚书台上,刘庄久久不能平静。曾几何时,刘英还是自己最为得力的助手,反观今日,却变成背主离心之辈。知人知面不知心,此言诚不我欺!

    刘庄哪里知道,有人的地方,便会有争斗,便会有背弃。人具有天然的攻击性,它是人与环境相斗争的产物,是人在面对外来威胁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本能,以几乎失去理智的仇恨反击外来威胁,进而战胜威胁,确保自己的安全。因此,可以说,刘英的举动实则是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刘庄虽然身为天之骄子,却不得不去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尔虞我诈。为了揽取大权,别人谋反,自己当然要诛逆叛贼。因此,刘庄试图依照严苛的刑罚整顿吏治、维护统治。当然,他的法律背后的精神并非“人人生而平等”,而是要以法作为维护自己统治的手段,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法律,即使对于平民的权益的保护,也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被后世广泛斥责为残酷不仁的汉明帝刘庄,面对着刘英叛乱的确凿证据,此刻却并没有立马诛杀刘英。这不禁让刘庄手下大臣们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这需要从刘荆身死说起。永平十年(公元67年),广陵王刘荆自杀。前文中提到,刘荆怂恿废太子刘彊反叛刘庄,刘彊惶恐之下告发了刘荆,刘庄考虑到,国家初立,正内忧外患之际,如果杀了自己的兄弟,定然会留下话柄,恐非吉兆。刘庄因而宽恕了刘荆之罪责。本以为刘荆会在感激之下,从此安分守己。岂料刘荆并没有像刘庄预想的那样,反而变本加厉。

    刘荆乃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刘荆被封为广陵王。

    就在这一年,东汉与羌大战,获取了极大的胜利。在此之前的对羌作战中,刘荆还在四处活动,谋求国家政权。当他到了封地之后,他甚至大言不惭地向相士诉问,自己长得像先帝刘秀,先帝文德武功,自己万难相及,所以在那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中,先帝才能独领风骚,笑到最后。但如今天下大事定也,自己是否也可以像先帝一样,现在起兵,力求在三十岁之时,荣登权力巅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