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皈依之路(下)

    第22章 皈依之路(下) (第3/3页)

互为师徒’。到此不悟永世止语。徐泽将永世带着未解谜团无法参透,因果轮回,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找不到怎么办?为什么会是生生世世?了脱生死便能脱离六道轮回之苦,难道不悟和我,终究走不出轮回之苦?

    徐泽远独自在白雪皑皑的阿里转山,他知道这条山路,林近溪走过,信徒们走过,他替不悟和道乙走,更是替自己的信念而走,这终将成他的皈依之路,心怀慈悲、众生和爱。他手持念珠,边转山边一心诵持《心经》、《金刚经》、《愣严咒》。阿里的安静并未让他孤独和畏惧,不知是精诚所至还是出现了幻象,在第七天午夜,徐泽远在板房的大通铺上打坐,他尝试观想、调整呼吸,双目微闭,一吸一翕间,黑夜由暗转亮,似有似无一个蓝色人形的轮廓映入所视范围之内,双目紧闭,与他对坐,他越想看的真着,蓝色光影便模糊起来以至消散,他越是不起心动念,只观呼吸,蓝色光影便又浮现且越发清晰。不知过了多久他昏沉而卧,酣然入梦。梦中徐泽远跌趺而坐,注视着横卧在侧熟睡的自己的肉身,一团黑影正从色身中挣扎,痛苦的脱离,色身依然安然沉睡。天亮的时候,徐泽远定了定神,回想一夜的情状,打坐时的幻相和梦境历历在目。

    徐泽远转山历时18天,转满10圈。他受了示现,开了悟。自认破除了无明里四大假合的色身,六尘的心相。

    离开冈仁波齐后,他在清风寺挂单的时间更多了,收录整理不悟法师留下来的经注,同时修习经典,颇为受益,寺里的僧人称他‘山下镇上的檀樾’。

    寺里最僻静的僧寮住着位95岁的老和尚敏现,是一行老和尚的师弟,除了耳朵有些背,眼睛有些花,身体硬朗,自己照顾自己饮食起居,有时跟着一起收稻、种菜。

    小和尚请老和尚用斋,老和尚正坐在菜地边,听成‘不栽’,他大声的回话:栽,怎么能不栽?不栽吃什么?

    老和尚打坐连着两个昼夜岿然不动,小和尚唤不醒老和尚,不知是听不见还是入了定,那时不悟听说后,凡老和尚打坐修定,过堂的时候亲自给老和尚端一碗斋饭去寮房,后来便成了规矩。

    可老和尚听小和尚诵经听的到真切,只要稍有个字错了,他便大声喝道:错了,又错了。

    敏现老和尚念佛、持诵全于意念中,打坐入定物我两忘。照顾敏现的小和尚说,老和尚时时诵佛,睡饭、睡觉从无止歇,小和尚们亦跟着十分精进。

    徐泽远整理不悟的经注不眠不休,疲累的时候会在临山的露台观景,可巧今天便遇到老和尚正跌趺而坐,眺望山色。徐泽远上前行了礼,因知道他耳背便不多打扰,只是看着冬季的荒山,想起不悟已然不再,心理到底悲凉起来。

    你看什么?敏现师父发问,底气十足。

    徐泽远环顾四周见无人,知是向自己发问,便答:空无一物。

    执着于痛苦,如何破无明?敏现继续发问,此时他耳聪目明。

    徐泽远想辩解,却又无理可辩,他确实为不悟痛惜。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敏现教诲。

    徐泽远明白老和尚让他不立知见,不生妄想,方破无明。此理出于《愣严》。徐泽远双手合十,恭敬尤甚,道,

    请师父开示?

    敏现不语。

    徐泽远灵机一动,跪在敏现脚下,一心挚诚,道,

    请师父收我为徒。

    又静寞了片刻,老和尚说道,

    六个月后。

    六个月后收我为徒弟?还是要先考验自己六个月,之后再说?徐泽远暗地揣度,起身欲求证时,只见老和尚身子一闪回了侧院。他其实更想说的还是‘君无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