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顿农家饭

    第三十八章 一顿农家饭 (第2/3页)

呢。以后呀,要像你哥和蓉儿姐姐学习。”

    “哦!”邵忆晨非常乖巧地答应妈妈。

    邵兴旺继续讲:“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通篇无一个雪字。张打油写的这首诗真是妙极了。”

    邵兴旺沉浸在诗歌的曼妙意境里,可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理解显然是太难了。

    儿童需要听故事。邵兴旺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只对故事感兴趣。

    邵兴旺说:“晨晨,哥给你讲个故事吧!”

    邵忆晨高兴地说:“好呀!”

    邵兴旺说:“那我就继续讲这个打油诗的来历。”

    邵忆晨说:“好?”

    邵兴旺讲:“唐代有个民间诗人,他姓张,名叫打油。”

    邵忆晨插嘴问:“他爸妈怎么给他取了这个奇怪的名字?”

    邵兴旺说:“也许是他,老帮爸爸妈妈打酱油吧!”

    邵兴旺的一句话,把邵忆晨逗得“咯咯咯,咯咯咯”地笑起来。

    妹妹笑完之后,邵兴旺又接着讲起来:

    这张打油,说话风趣幽默,作的诗也滑稽搞笑。

    关于他,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枝飘飘,

    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看到这样的讽刺诗写在这么严肃的地方,大官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

    有位师爷上前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那张打油。

    大官一听,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

    不久,张打油被抓了过来。

    在厅堂下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张打油上前鞠躬,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当面测试测试。”

    大官一听,呵!口气不小啊!他便决定当面测试张打油一下。

    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大官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

    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

    百万贼兵困南阳。

    那位大官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

    张打油更加得意,微微一笑,再吟:

    也无援救也无粮。

    这位大官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来。

    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