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营救孩子

    第二百六十八章 营救孩子 (第3/3页)

,说:“李老师,咱们先听胡老师把话说完。”

    胡力争接着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邵兴旺问:“怎么个硬法?”

    胡力争说:“第一,班主任要加强教育,要告诉孩子们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挂在嘴上,天天念一遍。”

    “说得好!”邵兴旺肯定。

    “第二,餐厅要组织开展评比活动,比如,积分制,谁把牛奶、鸡蛋坚持吃完,吃干净,就积一分,周五可以吃一个大鸡腿。做不到的,对不起,吃一条鸡肋骨。”

    听了之后,邵兴旺笑呵呵地说:“鸡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办法好。”

    听了邵兴旺的夸奖,胡力争便不好意思起来,羞答答地说:“小时候,我妈就是这样做的。我从小不浪费粮食。”

    胡力争提到他母亲,又引来一哄笑。笑声过后,会场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回到办公室,总务主任马河山进来,说:“校长,没看出来,这小子还是个人才啊!”

    “是呀。胡力争不是为评职称,是不愿到咱这穷乡僻壤来的。他带着情绪来,咱们要理解。时间一长,我发现,这小伙子没有想的那么糟糕。”邵兴旺说。

    “是的,是的。”马河山说。

    “所以说呀,不要轻易给一个同志下结论,特别是反面结论。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并不能了解事情全貌。在没有掌握真相前,就草草地给一个同志下结论,扣一顶‘糟糕’的帽子,即不符合事实,对人也不公平。”

    马河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大家都是有缺点的好人。”

    邵兴旺说:“是的。所以,用人,就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像梁山好汉,虽然个个有缺点,但缺点是无法遮挡每个人的英雄本色,无法掩盖一个人的光芒的。”

    马河山说:“一好遮百丑。”

    邵兴旺没有接马河山的话,而是把话题转移到别处:“你说,让胡力争把餐厅给咱监管上,合适不合适?”

    马河山说:“这个,我也拿不定注意。”

    邵兴旺说:“实践出真知。咱们给他一个平台,如果他珍惜这个平台,愿意想办法干好。那我们不就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嘛?假如不给他平台和机会,咱也不知道,到底成不成?总得试一试。”

    马河山说:“这家伙,有个性,喜欢干的事,你不说,他都很操心,很积极。比如,下午放学后,吃晚饭前的那一个小时,孩子们需要活动活动。也没人安排他,人家自己组织学生,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成立小分队,搞得热火朝天,把其他几个不爱运动的老师也带动起来。他要是不喜欢干,比如说给低年级学生打扫宿舍卫生,这家伙,一眨眼,就窜了。”

    邵兴旺说:“我也发现了。那就没错,我相信他没问题。”

    兼任餐厅管理员的第一天,胡力争就找来美术教师,在餐厅白色墙面上,画了节约粮食宣传画,写了节约粮食标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家都称赞这句标语选得好,颜体字写得大气。胡力争乐此不疲,待餐厅文化墙面装饰完毕,利用周六,专门请给他帮忙的人到县城吃顿饭。

    大家发现,胡力争不再把自己当个外人,一个临时的匆匆过客,开始有了融入到这个集体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