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侯犯之乱(三)

    第六百七十三章 侯犯之乱(三) (第2/3页)



    侯犯又说:“那些暴民抢走了很多甲胄,请夫子回去收集上来,如数还给叔孙氏。”

    驷赤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辞别了侯犯,带着官员们匆匆转身回去了。

    驷赤就这样巧妙地平息了郈邑之乱,过程中甚至没死一个人。此事堪称鲁国平叛史上的一大奇迹。

    侯犯虽然被赶走了,但是齐国军队还在赶来的路上。郈邑人不得不把城郊的原住民撤进城内,关闭了城门。侯犯到宿邑的第二天,齐师也到宿邑郊外了。侯犯进入军营,向东郭书说明了情况。东郭书得到的命令是接收郈邑,不是进攻郈邑(他的兵力也不足以发起进攻)。他得暂停行动,派人向齐景公请示命令。

    东郭书的信使进入临淄不久叔孙州仇也到了。他恳请他放过自己、不要插手郈邑事务。齐景公进退两难,正为此事感到烦恼,叔孙州仇的到来及时把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齐景公借坡下驴,于是十分“宽宏大量”地把军队撤回来了。

    叛乱事件极大地刺激了鲁国当权者的神经。如果把鲁国比作周王朝,那么三桓的封邑就相当于三个诸侯国。三桓作为国家卿士,平日里住在曲阜,忙着处理国事和互相勾心斗角。他们远离封邑,无力亲自过问封邑的大事小情,所以只能派出邑宰等官员代替自己治理封邑。

    邑宰代理主人治理封邑,成为事实上的一方君主。他们因此掌握了极大的行政权力,遇到紧急情况甚至不经请示就可以调集军队。人都是具有欲望的,时间一久,有些人便蠢蠢欲动,把自己真的当成城邑的所有者了;如此他们就与真正的主人发生利益冲突,结果各种各样的叛乱就爆发了。

    领主们为了使封邑得以长治久安,煞费苦心地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担任要职;比如将权力分散给多名官员(军、政、财分开);比如在官员身边安插奸细。但是意想不到的动乱仍然不时发生(侯犯是全鲁国公认的好人,可就是这样一位浓眉大眼、忠厚老实人物都能发动叛乱,还能指望什么人一辈子能规规矩矩地做事呢)。

    在另一面,由于土地兼并和权力争夺日益严重,三桓又不得不将封邑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