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孔子出走(二)

    第六百七十七章 孔子出走(二) (第2/3页)

公如果能抵抗住季桓子的“逼宫”,否决他的罢免提议,自己仍有希望实现政治理想。

    可是,鲁定公为什么要抵抗呢?如果“堕三都”的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季桓子肯定会毕恭毕敬地发出罢免请求,鲁定公也肯定会淡淡地拒绝请求;但是在目前状况下季桓子会发出请求吗?根本不会,他只要淡淡地说一句:“君侯,这次祭肉不要分给丘了。”鲁定公就得乖乖听命——他已经陪着鲁昭公在外流亡六年了,不想在花甲之年第二次被三桓赶出鲁国。

    孔子想等到郊祭之后再做决定。郊祭性质等同于“籍田礼”,是鲁国春季规模最为隆重的祭祀。按《周礼》,祭祀之后君主要把祭肉分给公室大夫;如果不分给谁,那就是不准备继续用他了。数百年来,这已经成为各国君主罢免大臣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君臣之间的尴尬和冲突,也为双方日后相处留下缓冲带。

    郊祭过后,孔子一直在家中焦虑地等待结果。家门之外,公室小臣不停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忙着把祭肉送到各位大臣家中。太阳落山之后,街市上白日的喧嚣逐渐消散;孔子打开家门站在门口,一直站到月上三竿,仍不见鲁定公的使者到来。

    孔子彻底失望了,第二天便把官节送回卿士寮。季桓子面无表情地收下官节,甚至连一句宽慰或挽留的话也没说,好像他面前站着的是个完全与自己无关的陌生人似的。

    孔子回到家中,把弟子们召集起来,宣布自己要离开曲阜到卫国去。他询问谁愿意跟自己出行。子路第一个跳出来站在老师身边,颜回(子渊)、端木赐(子贡)、卜商(子夏)、冉求(子有)、高柴(子羔)、闵子骞(子损)、宰予(子我)等弟子纷纷起立,表示愿意追随老师到天涯海角。

    在这些弟子中既有大商人(子贡)、也有各大家族的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