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这损失,到底大不大?

    第一零四章 这损失,到底大不大? (第2/3页)

    现实情况远不如他预计的乐观。

    因为,相比于上次交火,此时的河源县驻军实力更强了。

    别的不说,单单18门105榴弹炮就让吉野吃够了苦头。

    这种火炮射程远,吉野联队只有75山炮,只能单方面挨炸,威力也不错,仓促之下,他来不及构筑坚固掩体,命中就会出现伤亡。

    再加上预先构筑的坚固阵地,标定射击诸元的轻重武器,以及各口径迫击炮,最后是充足到过分的弹药。

    吉野还没开始进攻,就被打的摸不着头脑了。

    ······

    大战直至五天后才渐渐停歇。

    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号才结束。

    随后,双方都偃旗息鼓,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独立团。

    团部内,李云龙,丁伟,孔捷齐聚一堂,连赵刚也抽空过来了,当然,还有孙德胜。

    众人此时无一不是面带笑容,气氛欢快。

    因为就在之前,李云龙受到了来自陈老板的消息,截止目前,独立团已经击毙鬼子超过两万人,达到了两万两千之多。

    此战,独立团合计击毙日军近七千人。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每击毙一个鬼子,独立团将有能获得——二十一吨钢筋水泥,二十吨燃油,一百吨粮食,四个医疗包。

    而且,之前的两万两千的击毙,也会按照这个价格补上。

    收获,总是让人开心的。

    身为参谋长的张大彪已经统计好了数据,做着汇报:

    “此战,我们损失四号坦克七十七辆,其中五十七辆被鬼子炸毁,其余的都是非作战损失,损失装甲车两百三十三辆。”

    “人员损失很小,装甲营伤亡两百二十人,减员只有三十个。”

    先坏消息,再好消息,张大彪习惯性如此汇报。至于减员,指的是重伤无法归队的战士,以及牺牲的战士。

    “小鬼子好像挺执着于炸装备的。”

    期间,孙德胜补充了一句。

    事后统计,孙德胜发现,鬼子只要发现装甲车、发现坦克就红了眼睛,仿佛看到什么重要战略目标死的,死命的冲过来,不管不顾的炸毁装备。

    也正是因为有这一茬,装甲营的人员损失才这么小。

    “不错。”

    对于这个数字,李云龙很满意。

    战争不可能没有牺牲,这么的战斗一个人不死,这不现实,但眼下这个数字,在他的心里承受范围内,甚至远远低于预期。

    只要人在,一切都好说。

    至于坦克,下个月轻轻松松全部补上,还带翻倍的。

    时代不同了。

    现在是人比装备重要,就算是一百辆坦克,也比不上一个坦克手。

    “弹药消耗合计八千五百吨。”

    张大彪继续汇报:

    “目前还剩余一千七百吨,如果近期鬼子不再发起进攻,我打算在月末组织实弹训练,并让新式榴弹炮炮轰鬼子阵地,把多余的弹药消耗掉。”

    弹药报销月末结算,现在是十二月,也就是一月一号结算双倍报销,所以必须在此之前消耗掉弹药,当然,鬼子大军还在眼前,所以要卡时间,免得影响战斗。

    “嘿嘿嘿·····”

    李云龙笑着点头。

    这次仅仅持续五天的战斗,他们三万多人就消耗了七千五百吨弹药,不得不说,很带劲。

    赵刚问道:

    “收集到多少吨铜?”

    根据地缺铜,赵家裕方圆几十公里连一粒铜矿都没有,而近期他和孙德胜正在准备组建子弹厂,自己生产子弹,需要用到大量的铜。

    大规模生产,使用复装弹壳不现实,需要重新加工铜锭冲压拉伸弹壳。

    于是,赵政委便盯上了子弹和炮弹的铜壳。

    陈老板的弹药全部铜壳,不管是炮弹药筒,还是子弹药筒,都是纯铜,这东西纯度高,拿过来加工就能用,很方便,还省事。

    以12.7毫米机枪弹为例,全重116克,根据不同的种类,弹头45支52克之间,发射药15.3克,除去底火,余下的全是铜制弹壳,一枚最少能回收40克铜。

    还有20高炮,以及40高炮,坦克的75炮,以及105榴弹炮都是铜制药筒。

    “一千百吨。”

    张大彪回答道:

    “我已经交给机械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