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临行安排

    第三十七章 临行安排 (第3/3页)

?站一边去!回去定罚你禁酒半月……”

    “啊……主公恕罪啊!属下失言,失言……主公就饶了我罢。”王亢不料一句玩笑竟为自己招致惩罚,顿时忍不住惨呼起来。

    “不准!滚一边去!”雷云强忍住脸上的笑意,一脚将这个装模作样的家伙踹开。

    “哈哈哈哈……”

    此情此景,裴贞等人也不禁笑了起来。

    被王亢这么一搅合,几人之间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此时雷云也不再理会一旁苦著脸的王亢,接著对裴贞几人道:“你们寻到这些人后,便设法将他们请至辽东。但切记……态度一定要尊敬,不得胡来……”

    “主公请宽心,属下等必将此事办妥……”裴贞略略翻了翻手中的名单,肃然保证道。

    布帛上的名字有男有女,但都是他感到十分陌生的名字。

    见裴贞毫不犹豫的应下,雷云脸上顿时浮起一抹笑容,而后又交代道:“守贞呐,你们有信心固然是好,然此事之难却也非同一般……”言至于此,他又单独将裴贞唤到一旁,低声密授道:“如所请之人决然不肯前来,届时你等可便宜行事,务必请之移驾……”

    “属下明白。”裴贞闻言先是神色一鄂,而后微微顿首道。

    雷云淡淡一笑,轻轻拍了怕他的肩膀,然后缓步踱到大堂门口,立在原地久久无语。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必须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以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如果不能收拢那些人才为自己所用,那么他也不能让这些人才为他人所用。

    为了辽东之大业,此时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哪怕是使用一些不喜欢的手段。

    因为这个时代一切战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间的争夺战。不只是他,三国时期的几位主要领导人也懂得这个问题。

    人才,才是兴邦立业的根本保障。

    早在西周时期,太师姜尚就提出了“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的思想。春秋时期,管子也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圣王之治,“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败,“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墨子则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更是特别强调“举贤”对于治国的重要性。他曾总结两汉兴衰治乱、用人得失的历史教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并据此提出了“治国之道,务在举贤”的方针,并反复加以论述。他说:“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君,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又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是以聘贤求士”。

    雷云接任以来虽一直忙于军务,但也并没有放弃对人才的寻求与提拔,也曾多次要求裴仁等人为他举荐;不过,辽东毕竟比不了人才济济的中原地区,以至于数月以来都未发现几个像样的人才。

    默然良久,雷云微微吐了一口气,转身谓裴贞几人道:“守贞呐,我欲于后日誓师出兵。你可令神机卫的弟兄休息三日再行出发,但切记分出少许人手留驻于此。开春之后辽东事务必然极多,因此也需神机卫暗中监察,以求不出任何纰漏……”

    事情他虽已向裴仁等人交代下去,但若要将这些方略一一落实,这便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有鉴于此,他便将此事交给他们去做,虽然不见得会做的很好,但阻力无疑会小得多,一切可以等他回来再收拾……

    但这期间,他必须通过神机卫来监知整个事情的进展。

    认真安排了一些有关细节,雷云便带著王亢离开神机卫指挥司。

    出了指挥司的大门,雷云微微呼了一口气。需安排的事情已经全部交代完毕,接下来他便可以放心出兵了。

    “……天下诸侯,我雷云这便来会一会你们!”雷云双目之中神采闪动,唇角微微浮起一丝浅浅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