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天下诸侯(二)

    第三十九章 天下诸侯(二) (第3/3页)

的西园军的副领袖。

    当时,宦官在朝廷气势已盛,加之何进(何皇后之兄)身为外戚,已与宦官对立,袁绍曾建议何进引诱扑杀宦官,何进犹豫不决,反被宦官知悉阴谋,先下手为强。当时,曹操知道袁绍计谋,曾经大笑不智,应该依寻制度解决,不应妄自扑杀。

    灵帝死时,袁绍已成为大将军何进的主要盟友,被何进表举为司隶校尉,负责京畿的民政、警备事务。后何进被宦官阴谋刺杀,袁绍遂依与何进的原议,率亲兵入洛阳南宫内杀绝阉官,正好董卓响应何进生前的密谋号召,此时借口带西凉兵团入京卫戍。

    董卓趁朝廷大乱时收编了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遗之部曲,又收吕布、施计并执金吾(京城警备司令)丁原之众,召袁绍与之谋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

    袁绍尽管暗中不满,但仍伪许之,然后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怕袁绍“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为勃海太守、邟乡侯。

    由于董卓废少帝有逆当代的人臣之伦,袁绍便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并在之后的关东诸侯群起讨伐董卓时担任十八路联军的盟主……

    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雷云还知道,在讨伐董卓之后,袁绍先是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而后又开始在华北一带扩张势力……

    随后几年间,他在手下谋士的辅佐下,先后击败了张燕、孔融、公孙瓒等北方割据势力,掌握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四州,拥兵数十万,雄霸河北!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他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袁氏家族的势力声望达到顶点。但是,后来他却也应了“盛极必衰”这句老话,最终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他本人也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发病而死。

    在历史上,袁绍虽然名赫一时,也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后人给予他的评价却并不高。

    袁绍礼贤下士,“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这给他带来了招揽人才的优势。但这只是他表面上的待人之举。他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有人才却不能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正如曹操所言:“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其可谓将袁绍的性格看得无比透彻。

    事实上,袁绍门下是很有些人才的。但是这些谋士却是互相嫉妒、互相谋害,不能齐心协力共事……这说明他在用人方面能力不足。其次,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袁绍废长立幼,在其妻刘氏的怂恿下立袁尚为嫡则又是一大错误举动,也为后来袁氏集团的分裂埋下祸根。

    据史书记载,袁绍在平冀州叛乱之战获胜利之后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立时因争夺世子之位打了起来,他的谋士也分裂为两派,自相残杀,使得后来曹操平定冀州时省了不少工夫……

    纵观袁绍一生,他不但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首,而且还曾任十八路诸侯的盟主,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袁氏家族的事业在他的努力之下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这是他值得肯定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