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考

    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考 (第2/3页)

名分属中书、门下两省,充分体现了集体智慧、众议作风,完善了决策部门。

    尚书省起于汉朝,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不受大臣约束设置了内外朝,外朝是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传统政府机构,内朝是以大司马(职权等同于太尉)冠名的大将军、骠骑将军为首的尚书台。尚书台开始摆脱琐碎的宫廷事务走向中国政治的舞台,到隋唐成为执行中枢,主管政令执行和问题反馈。这里所说的尚书省特指尚书都省,和六部有相对独立的关系,首长是左、右仆射,副手是左右丞,具体事务下放六部。

    六部分别是——兵部,负责军事行政、武官考选、兵器地图;刑部,负责司法执法、重案审核、监狱管理;工部,负责工程监理、屯田开发、水利兴修;吏部,负责人事管理、文官考选、政绩考察;礼部负责文化教育、礼制祭祀、科举考试。

    另外,还有九寺,由秦汉“九卿”演变而来的具有政府性质的办事机构,和六部有对口关系,具体办理六部委托事务,主官称“卿”、副官称“少卿”。对历史影响较大的有大理寺,是廷尉的变体,负责京师案件和地方死刑案件的审判,必要时大理寺卿要和刑部尚书、御史大夫联合办案。

    在隋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宰相部门。中书省和门下省业务紧密,位于皇城以北,合称“北省”,是决策部门;尚书都省和六部有隶属关系,位于皇城以南,合称“南省”,是执行部门。办事程序如下:在朝堂上,由皇帝或大臣提出议程,经过朝议提出大体方针;在中书省,关于尚书省上奏由中书舍人五名商议决断、一名草拟诏令(世称“五花判事”),并修改门下省驳回诏令,经过中书令批准送交门下省;在门下省,由侍中领导给事中审核诏令与上奏,觉得诏令可行就签字由尚书省批出、不可行就驳回中书省重拟,并将尚书省上奏筛选初审呈送中书省;在尚书省,由左、右仆射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通过的诏令批出下放六部执行,总结实际出现问题写出上奏送交门下省初审请求中书省处理。如果三省有较大分歧,由皇帝或朝堂仲裁。

    由于中书省、门下省互相牵制,如按以上程序一旦出现分歧就会导致办事效率降低,因此两省首长和随身幕僚组成政事堂在门下省合署办公。起初由两省首长轮流主持,主持者自然是真宰相,称“政事堂执笔”;后来裴度将政事堂改在中书省办公,权力中心也由门下省转移至中书省。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备,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既使是尚书省左、右仆射若没有特别允许也不得进入“中书门下”,成为唐朝中期军国重大事件的决策中枢。皇帝为了提拔年轻有为官员或者避免权力集中,开始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加衔进入“中书门下”,后来这些成为宋朝正式官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机构,那就是监察系统。隋唐时期是御史台,主要首长为御史大夫。机构分三部分,台院,办事人员是侍御史,负责弹劾中央百官,并涉及审理重大案件;殿院,办事人员是殿中侍御史,负责检查朝廷威仪、朝官风貌;察院,负责纠察地方百官,考查民风。另外,由于洛阳是东都,因此还留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叫留台,负责东都监察。

    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中央警卫军分北衙、南衙军两大系统,北衙军有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六军;南衙军有左右十六卫,名号很多记不全了,总之各地有对应的兵源关系。地方军,在隋朝名号有鹰扬、鹰击将军府,在唐代改为刚毅、果敢都尉府。将军名号,实际上历代基本不变,在行军作战时朝廷给予统军元帅称号。因此就不赘述了。

    3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非常特殊的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宋朝应该说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以及军事装备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可是偏偏宋朝又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内忧不少、外辱不断,虽然原因很多,但是特殊的官制是重要因素之一。两宋的基本官制是“两府制”。

    宋朝开创者太祖生于乱世,对地方割据、中央孱弱有深切认识,偏偏自己又是军人政变坐上皇位,因此治国理念有矛盾的地方,一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人事、财政、军事统统归属中央;二是限制武官权力、提高文官地位,倡导文人治国;三是由于自己兵不血刃夺得皇位,因此不论对前朝废弃皇族还是对当朝权臣百姓都是比较宽容的。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宋朝皇帝除开朝太祖和弟弟太宗外再没有阳刚之气,都是文人气质,可以说宋朝皇帝的普遍文化水平是历代皇帝中最高的,可这恰恰是种无奈。

    宋朝官制的繁复也属于少见:民政由中书门下省(虽然简称“中书”,但和隋唐不是一个概念)管理,首长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副官是“参知政事”;可是又存在着中书、门下、尚书省,只不过没有实际权力,在神宗改革时恢复了隋唐旧制,“太宰”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少宰”为“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但那是暂时的,后来改了回来。军政由枢密院管理,首长为枢密使、副官为枢密副使;军令部门由“三衙”负责,即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司、殿前都指挥使司。中书门下省与枢密院即是“两府”,都是由文人掌握。这里还有一个小典故,说北宋时期狄青战功显赫,皇帝本想任他做枢密使,但由于出身行伍,受到文官抵制,后来不了了之,还美言说为了不让其品质上有“瑕疵”,由此可见一斑。

    宋朝在中央官制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以前民政和财政是统一的,可在宋朝偏偏分开,由“三司”管理,即为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隋唐时期是把谏官机构分属到决策机构,意在集思广益,在宋朝有独立的“谏院”,提高了谏官的地位,也从侧面看出宋朝对谏官的宽容。

    从以上可以看出,宋朝的官僚机构过于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