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陷害
第一百零一章 陷害 (第2/3页)
“既是游玩,为什么临行时,却带着两十个美女。“李鸿基厉声问。
“国舅爷买些姬妾并不犯法吧。“边大绶瞪大眼睛说道。
“买姬妾是不犯法,可为什么这些姬妾的父母亲戚都被关押进大牢,有许多人死在牢中?”
李鸿基咄咄相逼。
边大绶浑身一颤,这件事在米脂满城皆知。李鸿基突然提出,他一时想不出说什么来狡辩。
李鸿基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他把纸举过头顶,跪在地上大声说道:“皇上,臣状告米脂县令边大绶。米脂大旱,朝廷本已经免了米脂的赋税,可是,边大绶却加重收税,中饱私囊。害得许多人家破人亡,使米脂盗贼四起。同时,他强迫交不起税的百姓,把女儿卖给田国舅。
当刘宗敏救出这些美女后,边大绶又把所有这些美女的家人亲戚朋友都关进大牢,严刑拷打,至使五个人被打身亡。两十几人被打残。边大绶才是真正的米脂巨盗!皇上,这是臣早就写好的状纸,臣这次来京,就是来告御状的。臣建庭园,轰轰烈烈造声势,也是想有机会能接近皇上,取得皇上的信任,然后状告边大绶,状告田逍。”
李鸿基的话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此事关系到崇祯最宠爱的妃子田妃。这事就更增加了曲折性。原来李鸿基随袁崇焕来京的路上,就已经料到,将来会有那么一天,朝中官员会有人借陕西的事来攻击他。所以,早就准备好了状纸。
崇祯见状纸边缘都已经磨损。不像临时准备的。他已经信了几分。又像边大绶三角眼转来溜去,颇有几分慌张,他狠狠地盯着边大绶问道:“这些都是真的吗?”
边大绶见崇祯有些恼火,吓得身上一抖。连连说道:“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李鸿基马上接道:“皇上,此事在米脂人尽皆知,可派人去米脂调查。”
边大绶一听调查这事,他顿时十分慌张。东张西望,眼光忽搜到高捷,他求救似的看着高捷。
他这一举动,让崇祯更加恼怒。崇祯虽然宠爱田妃,但是,他是一心想当中兴之主的皇帝,与那些昏聩的君主不同。
李鸿基也正是看准这一点,才敢公然在朝中说出田国舅来。因为他知道,崇祯在这事上,绝不会公然袒护田逍。就算他袒护,也是量罪大小的事,绝不会为保护田国舅而把李鸿基抓起来。
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都开始悄悄指斥边大绶了。
温体仁一看形势不好,他出班说道:“皇上,臣想请问李大人,那刘宗敏到底是不是强盗。随刘宗敏来北京的三百多人是不是强盗?他们混在火枪营中,到底有什么目的。”
温体仁这一问,把大家的注意力都此到刘宗敏身上,若刘宗敏是强盗,而李鸿基和他在一起,那么,也就确认了李鸿基的强盗身份。
边大绶的事反退在其后了。
李鸿基毫不畏缩地说道:“刘宗敏和那些人只是边大绶眼中的强盗。因为边大绶抢了老百姓活命的粮食,在他他自己的粮仓内高价出售,而刘宗敏带人抢出来,又还给了百姓。边大绶抢劫几十美女给田国舅。刘宗敏又把这些美女给放了,还每人放了一包银子,让她们赶紧逃出米脂。皇上,臣刚才的状纸上,不但有臣的名字,还有刘宗敏的名字。更有米脂三百多名被边大绶害得家破人亡的人的鲜血签名。上面还有他们家被害的简介。边大绶口中所谓的巨盗,就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这次来京,也是为了状告边大绶和田国舅。可是,这里面有许多人没来及为家人申冤,他们就为国捐躯了。来京的三百人,现在只剩下不足一百人了。温大人问他们混进火枪营有什么目的,我倒想请问温大人,他们如果真是强盗,放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不过,却跑到北京来,跑到两军前线去送死!你倒说说,他们有什么目的?将士军前半死生!可叹不但得不到半分褒奖,死后却被污为强盗,他们九泉有知,岂能瞑目。”
李鸿基说到这,想起那些死去的兄弟,不由声音哽咽。
温体仁本来有实足的把握,想借着刘宗敏的事扳倒李鸿基,没想到,李鸿基早就防备,弄了个状纸,还有血书签名。一番辩解。反而反客为主,再加上李鸿基提到死去的将士,崇祯和许多朝官都些感念。大家感情的天平都倾向李鸿基了。
这时,崇祯为显得自己是个明君。大声命刑部收审田逍和边大绶。一定要把米指的事弄清楚。
边大绶一听崇祯要刑部收审自己,吓得屁滚尿流。连连喊皇上饶命。微臣知罪。他这一喊,等于承认李鸿基所说不虚。
温体仁没想到边大绶如此胆小无能,他有力气也使不上。
钱龙锡马上出来起奏,说李鸿基大败皇太极,应该重赏,死去的将士也应给以抚恤。韩僙也附和钱龙锡。极力反对李鸿基的人也找不到什么其他借口,只好默不作声。
温体仁一见,知道暂时扳不倒李鸿基了。
温体仁还看出,虽经过这次事件,皇上对李鸿基还是十分喜欢。而且经刚才一事,李鸿基的地位越发牢不可破了。一些墙头草之类的官员眼见李鸿基如此得宠,虽然心里恨李鸿基要死,表面上都笑嘻嘻的拍李鸿基马屁了。俗话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缩手时别没慢着。这帮官员哪能不懂这个道理。
温体仁心里却暗暗冷笑,因为李鸿基把田国舅也牵进去了。田弘遇更会恨死李鸿基。以后的日子有他好受的。
一场风波刚要平息。温体仁忽伸出两根手指示意高捷。高捷马上站出来说道:“皇上,臣有两件事禀奏。”
崇祯皱了一下眉,他冷哼一声,极不耐烦说道:“你还要说什么?”
高捷大声说道:“皇上,皇太极虽然兵败,但实力尚存,况且女真人生性好战,难免会寻机报复。所以,皇上宜马上下旨,让三万退守通州的辽东兵马上回辽东驻守,以备不测。”
崇祯没料到高捷忽说出这一番话来,他刚才的不满立即化为乌有。
高捷这番话,正合了他的心思。要知道,那三万退守通州的辽东兵现在成了他最大的威胁。自己还关着袁崇焕,要是这帮兵听了谁的煽动,真的还个兵变,那可真是防不胜防。
崇祯想马上答应,但怕马上说出同意,不免让人小视,以为他害怕这些兵,所以他把眼光盯在老成持重的韩僙身上。韩僙马上领悟崇祯的意思,站出来说高大人所言有理。辽东兵应马上回辽东去。至于众将士的赏赐宜分成两部他,先在通州发一部分银两。另外一部分赏银,及众将士的升迁,,应等他们回辽东后,再做安排。
韩僙一开口,钱龙锡也马上附和。祖大寿张了两次嘴,终觉得没有什么理由硬把那些兵留在通州。
何况有了刚才的事,再要把那些兵留在通州,等于说自己真有以兵要挟皇上的意思。祖大寿虽想救袁崇焕,但还没有达到为他袁崇焕敢反对皇上的程度。所以到最后,在满朝官员的齐声附和后,他也点头同意。
崇祯十分高兴。加封李鸿基为太子太傅,挂兵部尚书衔。同是进位内阁。名次排在钱龙锡之下。
祖大寿为昭勇将军,总督锦州,宁远,大凌河一带的兵马。
李鸿基赶紧谢恩。
祖大寿并不谢恩,他大声请求以自己的所有军功爵位来换袁崇焕无罪。
祖大寿这一提议让崇祯十分不快,刚才祖大寿在城外搞的那一幕又涌上心来。但是,他不想过分刺激祖大寿,他淡淡说道:“祖大寿,今日朕只赏有功的大臣,袁崇焕的事过后再议。”
祖大寿明显看出崇祯的不快,他倔强的一挺脖子说道:“皇上,袁督师是这次平叛的最大功臣,既然要赏有功的大臣,为何不连袁督师一齐赏?”
祖大寿的执拗使崇祯感到很没有面子。温体仁马上站出来说道:“祖大寿,皇上对大小臣工,一向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有功之人,虽地位寒微,也不埋没,有罪之人,虽遍布私党,也毫不手软。皇上说袁崇焕的事过后再议,祖将军又何必如此迫不急待。”
祖大寿听温体仁含沙射影,说他是袁崇焕的私党,又说他迫不急待让皇上放袁崇焕,有什么不可忘人的目的。他勃然大怒,刚要跳起来理论,李鸿基正站在他旁边,连忙拉了他 衣角一下。他知道,祖大寿现在越气势汹汹,温体仁一伙越会有理由攻击袁崇焕。
韩僙这时也站出来说道:“祖将军,袁崇焕是非功过两天皇上自会有恰当的处理,何必急于一时。”
韩僙是袁崇焕的座师,又是首辅大臣,祖大寿见他说不急,李鸿基又朝他示意,劝他不要再说,他本待大闹一场,此时也只得忍住。
高捷见祖大寿不说话,他站出来说道:“皇上,李大人既然进位内阁,火器营的军务这等小事应交还申甫管理。以便李大人专心帮皇上处理国家大事。而且火器营应马上调往辽东,编入军中,充实辽东的军力。严防皇太极突然袭击我们。”
李鸿基看出,高捷和温体仁一伙这是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兵权夺走。看来两人后面还会有许多杀招要使出来。火器营别看只有五百人,却是自己保命的根本。而且如果救袁崇焕不利的情况下,他还想凭这五百人把袁崇焕硬抢出来。所以,这五百人绝不能落到别人的手中。
但他一抬头,见崇祯专注地听着,并没有表示反对。而且,崇祯眼望着韩僙,显然希望他来说这件事。
崇祯这时虽对李鸿基逼宫一事已经释疑,但是,他心中也有隐隐不安。祖大寿挂冤字条幅,李鸿基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