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博物院内

    第229章 博物院内 (第2/3页)

一句“巨大优势”,轻描淡写带过,就是为了保存奇物坊的脸面,好让大家都不会尴尬。

    可自己偏偏没事找事,喜欢当众社死。

    奇物坊负责人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古香阁道歉:“抱歉,这谁能想得到啊,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怪我们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三大家族以及胡海四大古玩势力所代表的重量以及影响力,实在太大。

    他们的出现,以及表现出的态度,直接导致了票数一边倒。

    至此,万宝会告一段落,但它所造成的影响并未完全结束,在众多收藏者看来,万宝会才刚刚开始。

    大戏院里举行的,只是一个开幕式而已,开幕式后,就应该在凤凰街惬意寻找心仪藏品了。

    …

    视角切换到江左一栋老式双层建筑。

    这栋建筑以乳白色为主基调,配合红色实木落地窗,淡蓝色的玻璃镜子厚度可达一CM,古青色的基石,黑色的琉璃房顶,一切的一切,都在述说它的年纪。

    行人路过此建筑时会降低说话音量,车辆路过时也会放缓速度。

    沿着白色墙根一直走到尽头,转过弯可以发现正大门,亮晃晃六个竖字正对斜阳。

    “三江市博物院”

    一座城市的记忆,记录历史和记忆的地方,它的存在,本就是非盈利性,不仅免费对居民开放,屋檐还可用来为行人纳凉。

    此刻,博物院内传出阵阵茶香,大门轻轻掩着,一反常态。

    可以猜测,是三江市博物院在纳客。

    “老方,啥时候带我去太行博物院长长见识?”

    “老徐,听闻你们龙门墓葬群又有新发现,科研成果能共享吗?”

    “老陈,听说你结识了一位大主顾,能给我搭搭桥吗,我这博物院连工资都开不起了。”

    “听闻你们受到几位大主顾的馈赠,既然有了肉吃,能不能分点汤给兄弟喝?”说话的这个人,姓孔,是三江市博物院的负责人,今年58岁,性格稳重,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博物院。

    在他身旁正在喝茶的三人,都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毕业的老同学,大家在校学的都是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现在都从事相关领域工作。

    从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现状来看,他这个博物院院长,无疑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老孔,你就别装了,我看你这博物院挺好,东西也不少,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子孙后代都有功德。”

    “就是,老孔,别装可怜人,这一套兄弟们不吃。”

    “你是不知道,兄弟几个有多么羡慕你这铁饭碗,稳定,踏实,也不用四处奔波。”

    中年欲哭无泪,道:“我真没装,这博物院的规模,已经五年没扩充过了,院内的古玩,已经一年没有增加过。”

    “不止没有增加,反倒还减少了,去年有一只清代的瓷碗因为保存不善,自行开裂。”

    “你们要是有资源,就帮帮兄弟,以个人名义捐点藏品也行啊,就当可怜可怜兄弟。”

    由于地处古玩贸易繁华的三江市,三江市博物院规模倒也不算小,大大小小古玩陈列加起来也能有百件左右,其中重器有三件,都是被列为禁止出馆的存在,甚至禁止拍照。

    三件重器,每一件都是万元级别的古玩。

    可这三件重器都是上一仁老院长所留,他接任院长以来,虽然极大扩充了博物院库存,却并未能扩充真正有分量的藏品。

    他的心愿就是,为三江市博物院再寻来一件重器,毕竟一家博物院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此。

    但想象美好,现实残酷,三江市博物院没有那么充足的预算。

    “老孔,我们理解你。”

    “老孔,非要做那么完美干什么,尽力就好。”

    “是啊,有遗憾才是美好,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对了,博物院那几个年轻人呢,怎么没看见?”

    话音刚落,咯吱的开门声传来。

    “院长。”

    “院长。”

    两女一男折返,脸上都带着汗,每人手里还抱着木箱。

    “这么快就回来了?”孔院长看着三个年轻人,脸上有些失望,同时道:“看你们热得,赶紧休息会。”

    他本来给三人布置了任务,争取把可动用资金花光,尽可能多购买古玩,既然买不到值钱货,那就充实下层古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