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地狱之门 第十五章 魂断楼兰

    第一卷 地狱之门 第十五章 魂断楼兰 (第2/3页)

议,但是狂风怒号,飞沙走石,队员们即使大声吼叫着发言,别人也无法听清楚。

    遭遇困难,不只有“吹屁股风”而已,一路上尽是先前遇到的那种被盐壳覆盖的路,虚实深浅不清,车子不敢走。虽然那张前苏联地图上标注的水井,又像一个海市蜃楼的诱惑,给予彭加木和探险队无限的希望。但按照约定,应该返回了,由于对实际情况估计的严重不足,一连三天,探险队走了不到200多公里,水和油已经消耗了一半。前路漫漫,大家都有些动摇。这天夜里,一场大风乘机“打劫”了考察队的营地。“大风掀走了帐篷顶,大家伙一人抱一根帐篷杆在风中摇晃,彭加木就抱着帐篷杆在大风里连喊带叫给大家打气:“科学精神就是探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胜利将要到来的时刻,大家要挺住,决不后退一步,风不会永远刮的!”风刮了一夜,那一夜没有人能睡着觉。彭加木的勇敢鼓舞了大家。大家都知道彭加木是患有两种癌症的人,年龄又是考察队最大的,在职务上是队长又是新疆分院的副院长,他都能坚持挺着,大家就不能躺下,他向前,大家就不能后退。

    6月16日,依旧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后面两辆车,中型越野车和卡车都跟不上了,一开始等半小时,后来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油和水都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无一不是对探险队信心和意志力的考验。由于在东进的日子里,探险队着急赶路,每夜都是驻扎在新的地方,而且深夜大风肆虐就像在咒怨着这片荒原,让大家每晚几乎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而当他们到达库木库都克时,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都不算好,况且疏勒河故道中常有苍蝇和叮人的小虫子。下午2点左右,探险队被迫停下不再前进,开始在疏勒河南岸的库木库都克扎营。

    直到现状到了如此地步,第二天出发时彭加木依然鼓动大家说:“现在还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

    作为司机的王万轩相对更加的身心疲惫,嘴里嘟囔着:“这样下去,考察队早晚被带入绝境。”

    “怎么连你也怕死了?”彭加木训斥道。

    “怕死?怕死我就不来了!”王万轩激动地说。

    听到这彭加木低着头,沉默着,很难受的样子。十几分钟后,彭加木向王万轩道了歉,但还是闷闷的。

    就在这时,一群野骆驼出现了,十五六头,“野骆驼!”有人喊了一声。

    此时的彭加木一下子从车座上蹦起来,激动得浑身发抖,大叫:“追、追!”

    野骆驼目前只存在蒙古和我国西北部的沙漠和戈壁。可神奇的是其适应能力极强,耐饥、耐渴、耐热、耐寒、耐风沙,甚至能以喝盐水为生。而且只要喝足一次水,野骆驼可以在一个星期内都不再喝水,因而被人称作“沙漠之舟”。80年代初时,全球只剩下2000-3000头野骆驼,所以彭加木看到野骆驼群,自然是激动万分。

    于是随着彭加木一声令下,车队与野骆驼进行了一场赛跑。很多骆驼都趁机跑散了。但还是有两只掉队了,一只是小骆驼,它跑得还不够快,自然很快落伍,开车3公里后立刻被活捉。而母骆驼看到小骆驼离群,不时回头张望,结果也离开了骆驼群。又追了3公里,陈百录掏出枪朝母骆驼连放7枪,母骆驼应声倒地。彭加木当即决定把小骆驼当做活标本,装在车上好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