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盐使司印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章 盐使司印 (第1/3页)

    我拿出折刀,小心翼翼的将刀尖钩在乌纱帽上,轻轻挑动,侧耳仔细听着石棺内的动静。这样反复尝试了几次后,石棺内没有发生任何异动,确定了乌纱帽并不是触发机关的关键。

    于是,我探身用双手将放置于金人腹部的乌纱帽捧起,只见金人双手交握处有着一个黄铜色的柄状物。

    金人身前一定很重视手中的宝物,虽然时间隔了快一千年,但仍然很难弄开他的双手。

    “得罪了!”我在心里默念到,对着墓主轻轻鞠了一躬。

    “咔嚓!”

    一声骨裂的脆响,三节氧化发黑的指骨被折刀切断,掉落在大红官袍上。一件丁字形的黄铜印章出现在眼前。印章的下端约八厘米长,呈正方形,构成丁字形的一横。印面采用金元时期流行的“九叠篆”书写着“盐使司印”四个字。

    盐使司是金代负责管理监督盐业的专门机构,盐的售卖在古代一直被官方垄断,民以食为天,而吃饭必须使用到的佐料便是盐,将盐业比喻成国家的生命线也不为过。盐使司印便是这个机构掌权者的象征。

    将铜印拿在手里,它的柄部大约有十五厘米长,构成丁字形的一竖。在柄部的两侧,分别雕刻着两座塔,左侧的塔是阳刻的(凸起),而右侧的塔是阴刻的(凹下)。奇怪的是,这两座微雕的小塔并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阳刻塔是朝向铜印柄端的方向,是向上的,而阴刻塔是朝向铜印印章的方向,是向下的。两座雕刻于印章柄部的微雕塔唯一相同的平面便是塔座。

    “咕噜噜!”我吐出一串气泡,心里很是纳闷,这金代盐使司印章上的阳刻塔我小时候在果城见过,就在果城的鹤鸣山上。之前因为工作的缘故去果城调研,对于鹤鸣山上白塔的年代问题,我还与当地一所大学的考古学教授发生过争吵,我认为白塔的年代在金代,而考古学教授却给定在唐代,最后旅游牌上将白塔介绍成了唐代。

    “哼~这金代的盐使司印章上刻着的可是白塔的形象!我得去果城踢个馆子!”我心里想到,终于找到了证明白塔是金代的证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