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哪房负担最重(2)
第692章 哪房负担最重(2) (第1/3页)
要知道,十年前,三房夫妻俩就去广城打工了,在工厂包吃包住的情况下,刨除必备的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花费,再扣掉工厂生意不景气,订单不是很多的淡季那几个月,相当于,每年他们最少都能攒下六万元钱!十年,可不就是六十万?!
在他们去广城的第三年,过年的时候,就曾回家过,并且,在年后,就带着娘家和村里十来个人又去广城打工了。这些年,那些人家,谁家里没修起楼房?屋里屋外一应装修摆设,在精致中又透露出点点奢华?
可见,倘若,那一年,邓秀珍也跟着他们去了广城,旁的家里生活环境等改变都先不说,单是林初夏和林浩宇姐弟俩,能在展现各自天赋后,及时得到市里甚至省里名师的培养这一点,就已经足矣!
毕竟,自古以来,就有“寒门难出贵子”“江郎才尽”的说法。
若非,中考后,林初夏突然醒悟,懂得用自己在写作和书画方面的天赋赚钱的同时,带动起“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熊孩子林浩宇,蜕去那些不着调的叛逆固执举动,而慢慢地沉甸下来,并也跟着展现了自己在作文和体育上面的天赋,老林家的下一代,可不就毁了?
偏偏,这还不是天意,而是某种意义上的“人为”。
中考前,林初夏所在的镇初中,就有美院退休返聘的老教授开班授课,学费不到两百,却能让一个从小学到初中只上过美术课,从没去少年班参加过和绘画有关的培训,纯粹仗着自己兴趣和天赋自学的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在参加艺考时,让他们顺利地通过美术学校和相应专业的面试。
那是镇初中第一批,尝试性质的美术考前培训班,最终,通过率达到百分百,成果喜人。也正因此,接下来,镇初中的毕业班学生们,除了正规的高中和普通中专中师和职高这几个选择外,还多了一个艺校的选择。
当时,邓秀珍是怎么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