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仁义

    第十一章 仁义 (第2/3页)

三坊之地了。

    屋子里的人商议,最终还是拖字诀为主,粮食可以给他们,但是不能一次性给清,先要观察粮食的发配情况,来决定是否将余下的粮食交由童军分配,如果中间存在分配不均等情况,那么中定府便会亲自决定这些粮食的去处。

    至于分配的公平与否,中间的操作性可就大了去了,这样也给了他们转圜的余地和时间。

    同样郡妃那边也没有闲着,当天被拒绝之后,晚上便来到了沈长凌的议事帐,将白天的所经过的事情,简单的跟沈长凌描述了一下。

    他们早就知道中定府这次的援助不会单单只是现在这么简单,他们的目的还是肯定还是跟魔株有关。

    沈长凌简单的跟郡妃说起了在镇守府的事情,总而言之,当初郭义仁在镇守府信誓旦旦说的是就是来无偿的援助,他们的任务已经达到了。粮食已经安全送达三坊之地,现在交割完成就可以全身而退了。可是他们总是在找各种理由企图留在这,那么肯定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什么当初在镇守府不坦诚相告呢,就有背信弃义的嫌疑了,中定府也不愿意背上失信于人的口碑。

    为了以免夜长梦多,必须尽快解决,届时派人相邀几大府的所有行商聚集到一个地方共商此事,众目睽睽之下,效果应该会好一点。

    短暂的商议之后,郡妃回到自己的住处,准备第二天的事宜。

    沈长林待在自己的帐篷之中,他所担心的是头疼的问题,一天之内斥候又回来了几波,可是带回来的消息都不算乐观,事斥候跑遍了三坊之地,但是仍然没有发现魔患的影子。百长新花费了大量兵力,有可能清除三坊之地的魔患,但是要说一个不剩怕是没人相信。

    白良敬发出三路大军准备横扫坤亚、朵旗、壤幽,总计七万童军,浩浩荡荡从各地军营拔营而起,旌旗蔽日,童军平静月余来有掀开了出征的序幕,相信过几天他们带回来的消息,便是大捷!

    之后白良敬在自己的帅帐之中整理着各路发回来的军报,二十多天的时间,白良敬一直在布置各地的防御情况,遍及三坊之地每个角落,都被童军勘察过了,越是这样他越是心惊,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魔患的蛛丝马迹,原来的计划哪怕是小胜也比现在整日无所事事的好,军纪开始松散再想整顿起来可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

    第二天郡妃的工作有惊无险的完成了。

    将各大府的所有行商召集到一起解决事情的时候顺利的多,大家彼此都心照不宣。有什么事情即使藏着掖着,但是表面的功夫还是要做足的。郭义仁和郡妃几次据理力争之后,双方都达成了初步的让步,郡妃同意了郭义仁分批次给粮食的决定,同时他们也与林木府达成了协议在童军平定朵旗城内的骚乱之后,立马要组织对城内和城外的居民住所的重建工与此同时童军正朵旗城内对百姓进行筛查,网罗其中的能工巧匠,以用于日后的重建工作中,这也正是林木府他们所需要的的。

    令人意外的是,来自域西府的张邈却给出了一个大惊喜,张邈出资购买了南光府大量的粮食,而且是全部一次性的捐赠给血落之地的百姓,此举震惊了各府的行商。

    张邈对大家的震惊付之一笑。

    “我身为域西府的人,血落之地也算是我们的家事,为自己的事情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想这不会有什么吧,老夫希望血落之地的百姓能够尽快的安定生活,这也是顾府主的意思。”

    张邈的事情没有引起沈长凌的任何猜忌,他也没时间考虑这些,能解决粮食是最好的,他现在最多时间就是跟白良敬在一起,查阅送达过来的各路军报,然后就是跟白良敬秘密的商议着什么事情,既然粮食问题得到解决,那就准备着手安定城内,开始城内的工程。

    童军获得大量粮食的消息不胫而走,城内一片混乱,发放粮食的人还没有到城内,在城外便遭到了哄抢,但是在童军的平定之下,仍然有大批的粮食散落被一抢而光,不少其中参与的孩子被活生生的踩踏致死,伤者不计其数,中定府得知此事大肆嘲笑一番,声称将会慎重考虑所剩粮食的处理。

    童军抓捕了大批闹市哄抢的人,准备严惩罪恶,以正视听,这些闹事之人对于接下来要面对的军法责罚再熟悉不过,所有血落男人几乎都出自童军,一点小小的惩罚也不算什么。

    童军大营之内,血落旗帜飘扬,童军执法队将这些闹事之人五花大绑,他们跪在场地中央,周围是大批的百姓和维持秩序的童军士兵,惩罚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受皮肉之苦,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何为过,让民众知道此法不可为,也是为了教育警示。

    周围嗡嗡的声音都是些百姓交头接耳,男女老少很多人都是被请过来的,也是为了杀鸡儆猴。

    执法队手中的马鞭啪啪的抽在闹事者的身上,他们口中大声的嚎叫,这就是最响亮的警钟,回响在每个在场人的耳边。

    人群中传来呼喊声,年轻的少妇极力挣扎着,想要前来搭救自己的夫君,奈何拧不过常年征战的童军士兵,堪堪止步在外围,只能哭泣着诉说自己悲惨的境遇。

    “不能再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