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氦化物(第三更)

    第二百三十三章 氦化物(第三更) (第2/3页)

凝固成固体。

    不过事无绝对,氦就是一个例外。

    即使把温度降低至绝对零度——也就是零下-273.15度,常压的氦也不能凝固成为固体,只能保持液体状态。

    因为作为惰性元素,氦-氦之间的吸引力十分微弱,维持固态的束缚力较弱。

    其次就是氦原子太轻,量子不确定性太强。

    即使在绝对零度下,氦也能保持一定的运动,从而破坏有序的固态结构。

    但在2017年2月,由南开大学领衔的一支团队公布了氦可以形成化合物氦化钠的成果(Na2He),并刊登在了《nature》杂志上。(附/10.1038/s41467-018-03284-y)

    而氦化钠这种化合物的构成恰好便如张慕和陆朝阳所说的那样,不需要任何化学键。

    因为氦化钠中钠是处于电离状态的离子,其电子成对后作为色心填充在晶体中,某种意义上晶体中是有类似于离子键的稳定作用的。

    He可以说仅仅只是结构上存在作用,稀释了电荷间的排斥。

    所以要说不存在化学键是在强调这里的He是惰性,无化学键作用的状态。

    也正是根据这一原理,陆朝阳和张慕做出了一个判断:

    冰棺外围有某种特殊的反应发生,生成了无数微量的氦化物晶体——注意,不是氦化钠,而是类似原理的氦化物。

    这种化合物中无化学键作用,但晶胞结构却组成了一个标准的固态六边体,级别为纳米甚至更小。

    也正是这些类气态化的微粒相组合,才形成了这堵气体墙。

    听到陆介分析出的结果,张慕再次朝陆朝阳看了一眼。

    到了这一地步,已经基本可以说他们二人猜测是正确的了。

    这个年轻人真了不起......明明是物理学的专家,化学思维却敏感到了极点。

    而敏感的思维,恰恰是一位科研人员最需要的能力之一。

    像钱余航和另外一位化学专家,他们都是真正的华夏化学权威,没有掺一丝水分的那种。

    他们先前没有想到氦化物,难道是知识储备不足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说他们的思维敏感度不够,一时半会没想到氦化钠的概念——而他们缺乏的这部分敏感度,很可能就是国内权威与诺奖得主之间的天堑。

    也就是说,陆朝阳已经具备了一个全球顶尖学者的某一项必要能力。

    这是多少人毕生都羡慕不来的啊......

    随后张慕继续对陆朝阳问道:

    “陆教授,现在氦是肯定有了,但这种区域里的钠离子显然是不够形成气体墙规模的氦化钠的的。

    因此这里存在的应该是另外一种类似的氦化物,你觉得还有什么可能性?”

    陆朝阳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儿,最终有些气馁的叹了口气,说道:

    “张教授,化学不是我的主攻专业,能想到氦化钠就是我的极限了,再往下...我真想不出来了。”

    张慕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伸手指了指地下:

    “你好好想想,这里是哪儿?”

    陆朝阳一怔,脱口而出:

    “大莫界...啊不是,羊背城啊。”

    “那你说羊背城有什么?”

    “五万多的人口、一座成品城池,还有一座铁矿.....等等?!”

    陆朝阳忽然想到了什么,一道闪电在脑海中轰然炸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