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蕨(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蕨(下) (第1/3页)

    作为一位顶尖的特种兵,林子明自然是学过一些医术的。

    毕竟野外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可能次次都给你25度的最适宜温度。

    冰天雪地、沙漠戈壁才是常态。

    因此每位特种战士,各种科技树多少都会点出一些。

    这些医术既有中医也有西医,实战水平或许未必比得上一位普通的门诊医师,但在急性症状方面还是比较有判断力的。

    因此通过赤龙的描述,林子明的脑海里下意识的便跳出了三种可能:

    腹泻、肠癌、痢疾。

    而按照赤龙所说。

    天蕨是一种在整个天月山脉后方都常见的高至死病例,因此他很快便将前两种可能给排除了。

    这样一来,答案只剩下了一种:

    痢疾。

    首先要说明一点。

    那就是痢疾和疟疾不一样,很多人容易把它们搞混。

    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虽然也伴有腹泻,但基本上不会出现脓血的症状。

    痢疾则要比疟疾更恐怖一些,在古代甚至现代的一些不发达地区,痢疾都是小儿夜啼级别的传染病。

    譬如治好曹操头痛的那位陈琳,以及赫赫有名的苏轼,都是因为痢疾而死的。

    甚至还有一件尚未被史学家考证但时间线很符合的事件,就是三国大瘟疫。

    包括陈琳在内的建安七子一波被带走了五位,接着一波又带走了鲁肃等人。

    虽然除了陈琳明确被记载死于痢疾外,史书对于其余等人死亡的原话是‘是年大疫’。

    但时间线来看,痢疾的可能性其实非常大。

    而除了本土,西方就更别说了。

    不知道多少西方古代君王因为痢疾之类的疾病死去,本就不大的国祚分崩离析。

    在诸多文明的历史中。

    只有公元后的华夏与埃及,明确的具备了痢疾的治疗手段。

    华夏的功劳归属者自不必说,80%古代恶疾的治愈都要归功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归结的药方是白头翁汤,现代医学证明,白头翁具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以及灭杀滴虫的作用。(附DOI:10.2991mebe-15.2015.179,哥本哈根大学医药实验室报告)

    而细菌性痢疾,正是属于阿米巴原虫痢。

    除了华夏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