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07.兵将列阵浩劫至,先生何能补天裂?(8100字)

    206~207.兵将列阵浩劫至,先生何能补天裂?(8100字) (第2/3页)

见行宫里到处都是血。

    所有值守龙侍身上全部挂了彩,他们彼此看着,也满眼疑惑。

    他走来时,龙侍们一路低头喊着“将军”。

    樊大将军神色越发凝重,他心底隐隐生出些不妙的感觉。

    待到了行宫正中的宫殿时,他上前敲响了门,恭敬道:“娘娘,卑职察觉了一些古怪...”

    “进来。”

    吕后的声音传来。

    这让樊大将军舒了口气。

    他推门而入。

    宫殿之中,到处都是血,还有一种未曾彻底消散的糅杂着邪恶的黑暗气息。

    小白全身是血,双臂垂着,好似都已彻底骨折,而脖子上的那串念珠早已不翼而飞了。

    青儿的惨状也差不多。

    但两名贴身侍女的瞳孔中闪烁着和他一样的神色,那是茫然。

    吕后则依然一尘不染的裹着白金色旗袍,翘腿坐在沙发上,一双眸子冷到了极致,内里清晰,但却没任何表示。

    樊大将军咽了口口水,他南征北战这么多年,遇到的怪事也不少...但这么怪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忽地,他察觉到一双眸子在观察他。

    樊大将军急忙抬头,对上了吕后的眸子。

    他急忙道:“卑职...”

    吕雉轻轻咳嗽了声,打断他的话问:“什么事?”

    樊大将军道:“司空惇今天来拜访娘娘,正在外等着...”

    吕雉冷冷道:“见。”

    很快...

    司空惇入内。

    这一次的司空惇倒是恭敬的很。

    他拍着胸脯宣誓忠诚,然后又说了许多会帮娘娘监察整个蓝海洋城,一旦有外人入内,他肯定会提前告知娘娘之类的话。

    整个拜访过程很正常。

    臣子和皇后的谈话,也很顺利。

    谈完,司空惇就恭敬地欠身告别离去了。

    入夜后。

    赵将军也过来拜访吕雉。

    同样的交谈顺畅。

    赵将军表示了他永远效忠娘娘,然后又留下了一撮头发才离开。

    吕雉一个人坐在鲜血的大殿里。

    小白和青儿都疗伤去了,所有人都不在殿中。

    这位新朝的幕后女帝微微闭目,修长嫩白的十指交叉在一起,放在膝盖上。

    呼~~~

    呼~~~~

    忽地,黑色的乌鸦轮廓振翅飞来,在周边旋转了两圈,然后轻轻巧巧落在她左肩上,火焰的爪子扣在了她圆润的肩头。

    乌鸦的瞳孔,清净澄明,透着深邃和安静。

    吕雉看了一眼这瞳孔,才安心了一些。

    “我...我即便再如何重视,好像还是小看了这蓝海洋城的危险。”她对乌鸦说。

    “我不知道你还能不能记得...又或者你有没有看到...”她继续说。

    “这里已经成了孤城,我却不能对任何人多说什么。”她叹了口气。

    她动用了许多的底牌,撑住了这一次的攻击,也似乎吓到了对方,而让对方暂时消停了下来,从而让“比武”继续按照计划进行,让那即将到来的“外朝使节”依然在来的路上。

    但她知道,如果她没有撑住。

    那么,就没有什么“比武”了。

    比武,从来都是试探。

    可若是一开始就干掉了对方,那还比什么?

    但这一次她能撑住,下一次呢?

    吕后不敢想象。

    没有人知道在这不到十个时辰里发生的厮杀究竟有多么惨烈,多么恐怖...

    所有人都遗忘了。

    忘记了这给他们带来极大伤痛的事。

    这是何等恐怖的力量?

    但这些遗忘者并不包括她。

    因为她是这片土地的真龙之子,是幕后女帝,是受了青龙诸多祝福的存在。

    她是特殊的。

    值得庆幸的是,她也并非孤军,而是提前进入蓝海洋城罢了。

    之后,还会有陆陆续续的新朝军队,以及选拔出来的新朝精英,会抵达蓝海洋城。

    与外朝比武的规则,初定是五对五。

    所以,新朝自然也需要挑选出五名绝对的精英。

    吕后看了眼乌鸦,发现乌鸦那清明的瞳孔已经变得浑浊了。

    她知道先生已经睁开了眼...

    那么...

    吕后想了想,转身踏入临时行宫的寝宫。

    青儿虽然受了伤,但伤势没那么重,她已经安排了木桶花瓣浴。

    刷~~~

    垂帘拉上。

    帘子上映出曼妙的美人儿褪衣入浴的场景。

    水声传来。

    然后,忽地...浴桶里生出两重八卦异景,笼罩了沐浴的吕后。

    一分钟后,吕后睁开眼,神色越发凝重,她仰望着无尽的黑暗,呢喃着叹息出一句:“先生......”

    卦象极假,内里不知多少人在作伪。

    如之奈何...

    ...

    ...

    此时。

    夏极却偏离了去往蓝海洋城的路线,和一名白袍妙僧走在山道上。

    山道幽幽,远处似有村镇。

    镇傍高山,山有庙宇,庙名龙疏。

    金蝉子道:“小僧曾于过去佛坐下,聆听教诲,故而知晓过去佛曾于人间留下了一点佛火...夏施主需要这火,小僧便带施主去取。”

    “出家人不打诳语,小僧句句属实,如今小僧一心只想随施主去往彼岸...但人间既有劫数,施主挺身而出,自亦是当仁不让。”

    夏极道:“和尚,我和你说了许多次,我是为了交易而去。”

    金蝉子笑道:“阿弥陀佛...施主当真是句句诳语。”

    夏极道:“我句句属实,吕后手上有我要的东西,若非如此,我是不会去的。”

    金蝉子凑过去,道:“承认想守护正义,斩妖除魔,就这么难吗?”

    夏极无语地瞥了一眼这和尚。

    金蝉子笑看着他,然后双手合十,仰望着乾坤朗月,眸子里露出某种缅怀之色,“小僧忽地想起有位徒儿,也是如此...”

    夏极并没什么兴趣听。

    金蝉子自顾自道:“那位徒儿总说是说害怕我念咒,所以才来保护我...可有很多时候,他明明有机会跑,却还会喊着‘师父,师父’地来救我。

    那位徒儿救了我很多很多次,此番彼岸出事,小僧希望能够反过来救他一次。”

    夏极想起穿越前听的一些故事,虽说两边世界的历史和神话不同,但他还是道:“你那徒儿怕是从始至终都没有机会跑吧?他若不救你,漫天神佛就去找他了。”

    金蝉子摇摇头,坚定道:“并非如施主所说。”

    两人说着话,速度却一点都不慢。

    月影山道上只见两道残影闪烁不定,方才才在数百米之外,再看已至眼前,三看却又远处不见。

    很快,

    一座深山寺庙出现在两人眼前。

    庙门已闭。

    “龙疏寺”三字高悬于上。

    金蝉子上前敲门。

    未几,一个小沙弥出来开了门,看到金蝉子愣了愣,抓着光头,怔怔地盯着金蝉子看。

    金蝉子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小僧与友人夜至,想拜访主持,不知可方便?”

    正常来说,小沙弥肯定会关门。

    但奇怪的是,这小沙弥竟是声音有点儿颤抖,恭恭敬敬地道了声:“您...您...稍等。”

    “小僧等得。”金蝉子道。

    那沙弥急忙跑入。

    未几,一个穿着袈裟的和尚匆忙而出,看了一眼金蝉子,也是愣住了,急忙道:“主持正在参阅经书,请两位随我来...”

    金蝉子道:“有劳了。”

    夏极随着和尚入内。

    很快,他的不解得到了解答,当他走入大雄宝殿时,只见左侧第二具佛像的模样和金蝉子长得可谓一模一样。

    难怪这两个和尚看到他都愣住了。

    正殿内,

    一老僧正坐在佛像下看书。

    一旁的经书堆叠极高,而老僧正愁眉不展。

    那袈裟和尚道:“主持沉浸佛经之中,苦求开悟。”

    金蝉子看去。

    青灯古佛,老僧诵经。

    他看了一会儿,走上前,忽地一口气吹熄了那老僧面前的蜡烛。

    老僧正在看经书以求开悟,这顿时愣住了,旋即道:“是谁?”

    金蝉子取起火柴,划出一道火光,凑到那蜡烛边点燃。

    老僧愣愣地看向金蝉子。

    金蝉子笑道:“我为你点灯。”

    边说着,边把蜡烛递给老僧。

    老僧瞪大眼,看着面前的僧人,忽地回头看了看身侧的佛像,再猛地回头看向金蝉子,双眼更是瞪的滚圆。

    他接过蜡烛,但思绪依然沉浸在那浩繁的佛经之中,诸多玄辩枢机皆在脑海里,不得开悟。

    金蝉子忽地吹灭了蜡烛。

    整个屋舍内一片黑暗。

    老僧茫然地看向面前这和佛像有着一般模样的僧人,只见他面带微笑,再想到那句“我为你点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