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论仁

    第二十九章 论仁 (第2/3页)

身边,那么就犹如养了一头随时会反噬你的老虎,不可掌控。

    这显然有背于儒家的思想。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理念很奇怪。

    但这就是古代,不能用后世的价值观套用在古人身上。

    就算孔子来了,他也不会将仁义施展给反贼,甚至会进行痛斥。

    比如盗跖,盗跖严格来说,和张角没什么区别,都属于起义军领袖。但孔子依旧不认为他这么做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了他的举动。

    统治阶级祸害百姓,却不许百姓奋起反抗?

    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孔子的思想是如此。

    别看孔子向来主张仁政,但他认为为君者对百姓施展仁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百姓不犯上作乱,不成为统治者的反抗者。

    《子产论政宽猛》中孔子曾经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意思是对待百姓要刚柔并进,一边拿刀,一边拿枣。

    对待那些反贼,必须“纠之以猛”。

    所以不管反抗统治者的人为什么要反抗,在孔子眼里,只要你当了反贼,那就已经不是人,必须要处理掉。

    陈暮就是以儒家关于“父母之仇”“反贼的定义”以及刘备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仁义”准则三个方面来对抗刘备关于自己的“仁义”理解。

    这就是所谓的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你不是讲仁义吗?

    那你对敌人的孩子仁义,是不是就对身边的人残忍了?

    刘备听了,忍不住夸赞道:“四弟真是博学多才,我不如也。”

    陈暮没有一点骄傲的表情,只是说道:“我知道我的德行和才能不够,我也希望向大哥学习仁义之道,但我希望大哥应该明白,仁义是有条件的,不能一味地对别人太好,否则就会变成妇人之仁。”

    刘备沉思道:“四弟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义,武旬的父母因我而死,他要我报仇,无可厚非。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就说明我的德行还不够,他也不懂什么叫是非大义,所以我会把他当成敌人一样对待,但至少现在不是。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追求仁义,是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没有灾害,每个人都能过着安定平和的生活。现在世道不好,今天我和黄巾贼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所以我会举起屠刀杀死他们。但当有无辜者出现的时候,我依旧会保护他们,哪怕他与我有仇怨,我也会因为他弱小而庇护他,直到他可以自己生存下去为止,这就是我追求的俯仰无愧于天人啊。”

    看这意思,是要和我坐而论道?

    谁说刘备不喜欢学习来着?

    人家读书明明读得还不错嘛,知道不少大道理。

    而且早期的刘备居然这么充满理想浪漫主义,让陈暮都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人。

    不过考虑到刘备当初任平原相时,那几乎与赵盾一样的节操品德,深受百姓爱戴,连刺客去刺杀他,都不忍心,便也能窥见年轻刘备时的品质。

    而且人的性格是会发生改变的,也许早期的刘备的确有接近于圣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