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万字大章,求推荐票)

    第八十六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万字大章,求推荐票) (第2/3页)

三个人作证,一个死不认账就行。

    所以王钧也明白这一点,知道单人对峙比较好,点点头:“那我出去了。”

    荀和想了想,对赵恭也说道:“子谦,你也去吧。”

    “公舒?”

    “无妨,你去吧。”

    “哼。”

    赵恭冷哼一声,看着陈暮道:“若你敢对公舒不利,我必杀汝。”

    说罢起身快步出门。

    陈暮也只是笑了笑,没有生气。

    等院中清静下来,屋内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世界仿佛安静了。

    这时已是傍晚,屋外天色暗淡,火烧云染红了半边天空。接近九月的秋风抚动,吹得庭院的树叶哗哗作响。

    王钧和赵恭出去,屋里就只剩下陈暮和荀和两个人。

    荀和微笑着说道:“他们都出去了,有什么话,请说。”

    陈暮点点头:“我是来与先生商量大事的。”

    “何事?”

    “请先生归还了张让的那批礼单。”

    “呵呵,我若是不还呢?”

    “张让与党人素无仇怨,先生又何必咄咄逼人呢?”

    “他蛊惑天子,祸乱朝政,我辈正义之士自当挺身而出,悍然抨击!”

    荀和冷笑起来。

    他付出了这么大代价拿这批东西,就是为了扳倒张让,凭什么要还出去?

    陈暮认真道:“荀先生,我也是士人,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哦?”

    荀和故作不解道:“我怎么没看出来?”

    陈暮一脸苦笑道:“我还不是被皇甫嵩和王允给坑了,本来是战场立了功,卢植卢先生将我推荐入太学,结果张让想拉拢我,将我弄去鸿都门学,我本来可以拒绝,但没想到皇甫嵩和王允不问青红皂白,陷害于我,我才不得已奋起反抗。”

    “还有这等事?”

    荀和狐疑。

    “千真万确,我什么都没干,还帮着皇甫嵩灭了豫州黄巾,结果转眼皇甫嵩和王允就陷害我,在王允上的奏折里加了我宗族名录,连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当真令人心寒。”

    陈暮摇摇头,这事皇甫嵩和王允做的真不地道,你们就算听说了自己是张让的人,好歹也过来问问,中门对狙当场对峙都行,何必玩阴的呢?

    听了他的话,荀和脸色微微动容,拍着额头道:“这皇甫义真跟王子师还真是......”

    真是坑爹。

    平白无故给党人树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强敌,差点让他的计划翻车,这不是猪队友是什么?

    不过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荀和摇摇头道:“都回不了头了吧。”

    陈暮却摇摇头笑道:“非也非也,正是时候。”

    “此话怎讲?”

    荀和诧异问道。

    陈暮严肃说道:“暮想问先生,你觉得这大汉天下如何?”

    荀和想起这么多年流浪生涯,遍历人间辛酸苦辣,若不是背后有大家族伸出援手,怕是早就遭遇不测,不由发自肺腑感叹道:“哀民生艰呐。”

    陈暮点点头:“不错,此番黄巾之事,便是明证。天下已经大乱,百姓水生火热,生灵有倒悬之急。这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天子昏庸不堪,张让这厮虽然可恶,但罪魁祸首还是天子。天子敛财成性,不顾万民生死,卖官鬻爵,流放了正直的官员,让一些卑劣之徒窃取了高位。这些人不思报效国家,反而四处压榨百姓,巧取豪夺,致使国困民疲,民生凋零,酿造了今年的黄巾之事。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说,这一切都是宦官们的错,可宦官的权力来自何处?还不是来自皇权?背后是天子在撑腰。所以今日就算除掉张让,明日还会有王让李让宋让继续替天子为非作歹,荀先生岂不闻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有饿死者?所以除掉张让,治标不治本也。”

    东汉灭亡其实有很多原因,比如天灾人祸,外战不断,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聚集到一起,全让汉灵帝一个人背锅肯定有失公允。别的不说单说他的前任汉恒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卖官鬻爵就是从汉恒帝开始,严重打击了朝廷的公信力以及官员的权威。

    但不可否认的是,汉灵帝依旧是个昏君。如果他励精图治,好好治理这破乱不堪的江山,东汉再延续百年寿命也不是不行,可惜的是这厮比他的前任汉恒帝还过分,为了敛财什么事都能做,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所以即便是把张让弄死,事情的根源汉灵帝只要还在,那么问题就依旧得不到解决。万一张让的下一个继承者比张让还要过分,最终损害的,仍然是这个国家和万民。

    “这......”

    荀和皱起了眉头,这个道理他自己也知道,奈何身为士人,忠君爱国是本份,对朝廷再如何不满,他也不敢于皇权做斗争。

    “所以荀先生应该明白,你今日扳倒了张让,其实对你,对党人,对这个国家一点好处都没有。”

    陈暮继续劝道:“还不如与张让修好,帮他渡过这次危机。如此张让必然感恩戴德,大肆提拔党人,党人复出之后,便可以赶走那些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好生治理天下,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荀和皱起眉头,不满道:“你是让我投靠阉宦?”

    “当然不是。”

    陈暮笑了起来:“我是想告诉先生,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为了复仇,甘愿俯身做夫差的奴仆,日夜服侍,甚至尝粪以表忠心,才感动吴王被放归越国,从此卧薪尝胆,秣马厉兵,最后灭了吴国报仇雪恨。如今天子虽昏聩,但长子辩已年方八岁,聪颖有加,智慧过人。若有朝一日天子遭遇不测,皇子辩继位为帝,则新帝自有新气象。此时若是像先生这样的士人已经崛起,占据了朝堂官位,那么可以正如勾践服侍吴王一样,带着天下仁人志士,进宫诛灭宦官,辅佐少帝治理天下,教授少帝为君之道,自此国安民乐,万世太平,岂不美哉?”

    荀和摇摇头:“天子正当壮年,怎会遭遇不测?”

    陈暮反问道:“荀先生可知我在长社是如何击败的黄巾?”

    荀和想了想,说道:“听说是借来了东风?”

    “不错。”

    陈暮点点头:“我祖上传下图谶秘术,这是皇甫嵩知道的事情,我今年多次观察紫微帝星,推算天命,天子即将命不久矣,五年之内,必龙驭归天而去。此时先生假装与张让友好,虚与委蛇,壮大自己,待当今天子离去,皇子辩继位,则万事可平矣。”

    荀和蹭地一下站起来,愕然说道:“你说的是真的?”

    “此乃天命,怎会有假?”

    陈暮装作不悦。

    荀和背负着手在厅堂走了个来回,蓦然回首问道:“我怎知你说的是真假,若听你一番胡说,我就将东西交出去,张让明日就拿我等士人开刀,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先生不信?”

    “不信!”

    陈暮自信一笑:“我有三策,可让先生信服。”

    “你说。”

    “第一,我最近夜观天象,发现西北破军星高悬,这说明再过一两个月,西北便有刀兵起,边疆会有大事发生。”

    陈暮仔细在脑中回忆着以前看过的《后汉书》记载,慢条斯理地说道:“第二,去岁我观天象,看到有黄色光芒的大星落下,这说明有德高望重之士要死。我推测之后,发现只有伯献公符合条件,明年伯献怕是......”

    “伯献公......”

    荀和脸色动容,伯献公就是杨赐,作为如今朝堂上硕果仅存的正义之士,杨赐在士人里的威望极高,很多名士都是他的弟子,庇护了不少党人,他如果死了的话,对于士人来说,无异于是一场巨大的地震。

    “第三策呢?”

    荀和又问。

    陈暮答道:“第三策便是大将军何进,何进新立为大将军,威望和权势都不够,在朝堂的话语权也不足。但有皇后撑腰,地位还算稳固。此时若先生依附何进,让何进去与张让说和,我再去游说张让,让他的儿子张奉娶了何进的妹妹为妻,如此他们成了一家人,张让也会看在何进的面子上不为难先生与党人。”

    事实上何进之所以对宦官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清,甚至到最后也只是想杀一个蹇硕,而没有考虑把宦官集团全部诛灭,就是因为他本身与宦官集团就有很深的交集。

    比如何进有两个妹妹,一个是何皇后,一个是后来嫁给了张让的儿子张奉。

    另外何皇后前两年毒杀了汉献帝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汉灵帝震怒,差点把何皇后废掉,还是张让等人劝解,又集资了一千万钱给了汉灵帝,这才让汉灵帝消了怒,没有废掉何皇后。所以张让对何进有恩,这也是为什么何进只想杀蹇硕,而对于杀张让等人总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