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回京

    第八章 回京 (第2/3页)

   这次司马直倒是没有自杀,甚至还是汉灵帝这个政策的拥护者。

    毕竟以前的汉灵帝是在割天下普通百姓的韭菜,司马直是个正直的官员,自然不愿意。而现在汉灵帝是在割豪强地主的韭菜,他当然拥护。

    可惜的是像他这样的官员实在太少,更多的官员碌碌无为,不仅是能力不够,还是豪强们的保护伞。

    在汉灵帝的政令下达后,不仅朝廷官员上书,连高地太守也纷纷上书请求天子收回诏令。

    这种情况下,汉灵帝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原本是打算今年年末才把陈暮召回来,现在不得不在十月份下达诏书,让他尽快赶回洛阳想对策。

    陈暮收到诏书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动身,而是又回了一封奏折回洛阳,奏折当中说新式水稻大丰收,产量惊人,可养活无数百姓。又有颁布无数惠民政策,才刚刚实施不久,不好离开。

    如果天子一定要召他回去的话,他怕下一任继任者破坏他的政策,因此请求汉灵帝任命沮授为青州刺史。

    沮授是光和二年时候的茂才,又干过几次县令,现在是济南长史,年龄也到了30多岁,论起资历肯定是够当刺史。

    汉灵帝看到这份奏折,又看了沮授的履历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同意了这封举荐信,只请陈暮早点回来。

    等到洛阳公文抵达青州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十一月份。

    “尊天子诏书。”

    济南刺史府中,陈暮接过了这份诏令。

    传旨的已经不是王钧,毕竟王钧现在是中常侍,不可能会过来,所以张让派了个亲近的小黄门。

    那小黄门露着谄媚的笑容道:“陈刺....哦不,陈尚书,天子挂念,还得尽早启程才是。”

    如今陈暮已经顶替了梁鹄,当上了尚书令,千石高官,权势极重。

    “我知道了。”

    陈暮点点头:“等我与新任青州刺史交接之后,即刻出发,你先在外面等一下。”

    “好,那请尚书令快些。”

    小黄门倒退着出去。

    “子归,恭喜高升。”

    沮授在一旁笑呵呵地祝福。

    刘关张现在还搁东北打张纯张举呢,估计今年年末才能搞定,青州只剩下沮授典韦简雍侯栩。

    当然,还有其他人,如氏仪孙邵华歆孙乾王脩等人。

    只是这批人毕竟是到了青州才来投靠,肯定不如太史慈典韦沮授简雍侯栩这批早期班底,论起亲密程度就不一样。

    陈暮点点头:“原本来青州就只想着做六件事,现在完成了五件,也差不多了。”

    沮授想了想道:“第六件事是所谓的谋士扫盲班吧,我到现在还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呢。”

    “呵呵。”

    陈暮笑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现在还不能透露,过两年再说。”

    “神神秘秘的。”

    沮授虽然好奇,但也不是耐不住性子的人,只是笑道:“行了,那就过两年再说。”

    陈暮看着沮授,认真说道:“公与兄,我走之后,青州那些豪强可能会不安分,你该下雷霆手段就下雷霆手段,万不要仁慈。”

    “还有侯栩,他掌握军情司,权力极重,不能让他独揽军情司大权,你得注意点,他的家人已经迁到青州,要随时警惕。”

    “我颁布的各项政策法令,莫要更改,若是有什么困难或者变动不好处置,可书信洛阳,找我商量一番。”

    “如今已经开通了数条渠水,挖了两处湖泊水库,还是太少。多种植树木,多修建水利,这才是万年不变的长久之道。”

    “好了,大抵也就这几条,我不啰嗦了,青州就拜托给你了,务必不能让那些豪强死灰复燃,侵占百姓田地。”

    说完这一切,陈暮最后把自己的青州刺史官印取下来,郑重交给沮授。

    沮授接过官印,同样郑重地点点头:“放心,一切交给吾。”

    “走吧。”

    安排妥当之后,陈暮从厅堂里出来。

    屋外备好了马匹,数百护卫环绕,小黄门与典韦都在等待。

    “子归,都在等你呢。”

    典韦牵着马走过来。

    陈暮点点头,翻身上马,回头看了眼待了两年的刺史府,驾驶着马匹也不多做留恋,一夹马腹,正式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