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战吕布

    第四十三章 战吕布 (第2/3页)

一架架床弩再次摆上来,滚石擂木石灰,已经被砸毁的顶板白露屋等重要工事,都得再修补一遍。

    一具具尸体被丢下城墙,扔入护城河里。

    护城河连接着黄河,是一处活水,尸体最终会通过水流送入汜水中,刘备军派人在汜水下游等候,将这些自家的尸体全部捞上来安葬。

    很多人也许会奇怪,为什么西凉军会这么好心,居然会被战死的尸体送还给敌人。

    实际上并不是他们好心,而是尸体必须要清理掉,不然腐烂发臭会引发瘟疫横行,因此古代发生大规模攻城战,死伤众多的情况下,有活水的地方,尽量都会往活水里丢。

    实在没有活水,自然就只能丢在城外。即便是这样,还经常有丢在城外等尸体腐烂发臭之后,造成瘟疫的事情。所以并不是西凉军多好,而是不得已为之。

    两边都在井井有条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刘备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损失了七八千人,可谓伤筋动骨,得休养一段时间,舔舐伤口。

    西凉军则要抓紧时间修复破损的城墙,投石车轰轰烈烈地砸,城墙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洞,虽然短时间内无法修补,但至少要将城墙上的石弹清理掉,方便自家布置守城工事。

    很多人奇怪,既然技术革新,如今的投石车经过改进已经厉害很多,为什么投石车砸不毁城墙呢?

    要注意的是,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投石车能够将城墙轰塌的记录。

    包括投石车最发达的时期,汴梁之战,五千座投石车,日夜轰炸汴梁,不过是一天砸死几十人,城墙屁事没有。

    襄阳之战,回回炮紧紧也只是把襄阳的城墙轰塌了而已,然后守城士兵最后选择自己投降。

    虽然可能汉末时期的城墙质量比宋朝的城墙质量要差,可虎牢关毕竟也是天下有数的雄关,纵深长,城墙厚达七八米,想要靠投石车这点冲击力轰塌城墙,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清时期的红夷大炮,火炮的威力绝对是投石车的不知道多少倍以上,都很难轰塌城墙,只能对城门造成威胁,可见投石车就更加不可能。

    第一次攻城之战结束后,到了第四日,两边总算是都休整得差不多。这一日刘备正在营中等待关羽张飞,算算日子,应该今日就能到。

    “盟主,吕布出城在关外挑战!”

    报信士兵进来通报。

    刘备站起身,皱着眉头,怒气冲冲说道:“吕布来得好,我二弟三弟马上就到,今日就是他的死期。”

    要不是吕布及时赶到,虎牢关早就破了,所以哪怕刘备也对吕布充满了怨恨。

    “明公,我请命出战!”

    赵云第一个站出来请战。

    那日在城上,吕布仗着赤兔马,将他打得咳血倒飞,他还想着报仇雪恨。

    刘备看了眼赵云典韦张辽他们,一个个脸色发白,摇摇头道:“算了,你们旧伤未愈,今日就先观战,莫要出战,休养好再说。”

    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赵云典韦张辽他们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吕布加上赤兔马的恐怖力道,震得他们五脏六腑都好像移了位,受了所谓的内伤,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休息才行。

    当下,刘备出了军营,召集各路诸侯来到关外。

    他已经几天没有召集各路诸侯开会了,实在有些恶心这些人出工不出力的丑陋嘴脸。

    不过总归是齐心协力对抗董贼的时候,在陈暮的劝说下,他还是至少要维持一个表面和睦,不然得罪了这些小人,即便是战胜了董卓,迎天子回朝,这些人联合起来造谣生事,也够刘备喝一壶。

    玩政治嘛。

    无非就是拉拢一些人再打击一些人,如果你的政敌很厉害,那你就得学会隐忍,不然的话,在步步惊心的朝堂之上,很容易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各路诸侯领着兵马来到关下,就看到城外吕布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在关外各路诸侯面前,仿佛擎天彻地般傲然而立。

    “以前都传闻说这吕布厉害,却未听说过有什么厉害之处,今日一见,恐怕确实非同凡响。”

    “据说那日在关上,吕布接连战胜刘备麾下数名猛将,打得他们个个口吐鲜血,连那在黄巾时一人独挡千军的典韦,三枪杀了华雄的赵云都......”

    “这么说,那吕布岂不是天下无敌?”

    “那倒也不是,只是吕布是仗着赤兔马在关上驰骋。典韦赵云他们都没有马匹,吃了这个亏。”

    “原来是这样,骑兵打步兵,确实难以招架,看来刘备输得不冤枉。”

    “嘘,小声点,盟主来了。”

    诸侯们小声议论。

    刘备铁青着脸走来,就听到关外吕布大喝道:“刘备,当初你与关羽张飞仗着人多围攻于我,将我打伤卧床多日,此仇我可一直记着呢。你那些手下败将,何足称勇,让那关羽张飞出来!”

    吕布这人不仅心高气傲还小心眼,刘关张三人当初围攻他,打得他咳血差点死掉,休养了一个多月才恢复,这个仇他可是一直想要找刘备报回来。

    “诸位,吕布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