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打赏)

    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打赏) (第2/3页)

战。

    由于他的军队是进攻主力,忽如其来的骑兵对决,导致联军居然没有骑兵对抗,不得不暂时避其锋芒,眼睁睁地看着西凉军救了吕布回去。

    也许有人说,刘备没骑兵,公孙瓒有啊。

    公孙瓒确实有三万幽燕胡骑,然而古代打仗,并不是说随时随地准备了骑兵列在阵前,需要提前准备才行。

    比如今日吕布是孤身一人出关搦战,在关前骑兵就毫无作用,因为吕布可以随时跑回关内。

    而且诸侯联军困在虎牢关前已经有三个月,从春天打到夏天,炎炎酷暑难耐,人和马匹容易中暑,就在汜水河畔放养,很难临时一下子调集起那么多马匹过来。

    所以实际上阵前确实只有刘备的一千玄甲重骑,并且由于天气的原因,大家都没有穿盔甲,重骑变成了轻骑,就更加无法和西凉骑兵抗衡。

    那边刘备回去之后,徐荣好歹松了一口气,一边让医师给吕布救治,一边派人向董卓汇报了虎牢关现在的处境。

    因为虎牢关已经被投石车轰炸了两个月,城墙坑坑洼洼,摇摇欲坠,军心涣散,士气本来就低下。

    原本徐荣还寄希望于吕布能够发挥神勇,振奋军心,可作为董军第一勇将的吕布也身负重伤,军心就变得更加低迷。

    这几日甚至已经出现了逃兵,关内的气氛变得无比诡异。

    有点像是被回回炮进攻的襄阳之战。

    主要是被投石车砸死的人给予了普通士兵极大的冲击力,从人变成肉酱,只是那一瞬间的事情,再勇敢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也都是战战兢兢。

    现在他们还能继续战斗下去,除了证明徐荣治军有方以外,也证明这些士兵已经算是不错的精锐了。

    “你们怎么看?”

    洛阳,梁冀园。

    虎牢关这边的形势汇报给洛阳之后,第二日,在洛阳的董卓就收到了信件,于梁冀园召开谋士会议。

    董卓坐在席上,左右看看,期待着两名谋士能给他一个不错的建议。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迁都,不能再犹豫了。”

    李儒毫不迟疑地说道。

    之前说过,迁都其实并不是一个昏招,而是一个妙招。

    洛阳看似八关险阻,为天下之固,可这也是一个极大的缺点。

    看地图就知道,洛阳几乎可以说是位于天下中心,一旦被围困在这,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打个比喻的话,天下承平的时候,洛阳就是一个金属房屋,无比坚固,不仅连接天下各地,是往来中枢,还能够抵御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

    而一旦天下大乱,所有的诸侯都要围攻洛阳的时候,那么洛阳就变成一个四面漏风的破木房子,别说刮风下雨发洪水,就算是从四块木墙一起狠狠踹一脚,整个房都要倒塌。

    所以如秦国一样雄踞关中,据守函谷关虎视天下,才是上策。因为这样需要应付的敌人,就只有东面,而不是面对所有方向的围攻。

    “不错,文优之言,也是我想说的意思。洛阳虽为中枢之地,可却不是长守之地。如今东有关东联军,南有南阳群豪,北有白波军,西面的韩遂马腾等人也时常叛乱,所以还是要西去,稳固我们的大后方!”

    阎忠立马附和李儒的说法,如果劝说董卓继续留在洛阳,不说这是个昏招,董卓肯定也不会听他的,而且万一怀疑起他就不好了,所以陈暮曾经说过,做间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假乱真。

    你处处为董卓着想,董卓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你是个间谍。等他知道的时候,也就是你捅关键性那一刀的时候,到了那时,董卓离死,应该也远不了了。

    听到手下两大谋士都劝说自己立即迁都,虽然有些舍不得洛阳的金银财宝,董卓还是咬牙道:“既然如此,那就迁都吧。”

    “明公英明!”

    李儒和阎忠同时拱手行礼。

    董卓略微有些肉疼地道:“可是洛阳的财物和人口,都还未完全迁走,这该怎么办?”

    李儒和阎忠互相对视,都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想着财物,董卓也太贪婪了。

    不过他们二人肯定不知道,历史上董卓花了一年时间迁都,洛阳的人口和财物都没完全被他带走,可见洛阳到底有多富裕。

    现在他们仅仅只准备了三个月,这意味着比历史上更多的财物和人口都留了下来,面对那么大的一笔财富,即便是董卓如今权倾天下,也是无比心痛,十分不舍。

    李儒劝说道:“明公,迟则生变。虎牢关已是摇摇欲坠,拖延不了太久,必须早做决断才是。”

    “我就是有些不甘心,到时候这些财物,肯定要被那些关中群鼠夺走!”

    董卓越想越生气,带了丝丝怨念看向他们道:“文优诚汉,你们可有法子,将这些财物和人口迁走?”

    李儒迟疑片刻,缓缓说道:“百姓不愿意离开故土,迁移进度十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