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下大势

    第三章 天下大势 (第2/3页)

家四世三公,名望满天下,这些荆州本地豪强为什么不选择归附,而要选择与他抗衡呢?

    原因很简单。

    袁术出身汝南袁氏,为豫州世家豪强代表,汝南等地世家皆愿意依附于他。他染指荆州,就意味着荆州本地世家豪强要被挤占生存空间。

    而刘表呢?

    孑然一身,要想在荆州有所作为,离不开荆州本地世家豪强的支持。

    换而言之,如果袁术取了荆州,那么荆州地方世家豪强就很难在袁术手底下拿到更多的利益,反而要被豫州世家豪强夺走他们的利益。

    所以哪怕明知道袁术现在实力强劲,占据着荆南,在汝南又有根基人脉,荆北世家豪强也完全对他不感冒,转而支持刘表。

    这一点在历史上,就已经有了明证。

    当时袁术占据了豫州汝南,荆州的南阳,妄图继续南下占领整个荆州,最后却被荆州本地世家推出来的刘表击败,连孙坚也死在战火里。

    可见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世家豪强可不管你的家族是否四世三公名满天下。

    如今历史虽已经有了大量改变,但现在刘表来了之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同样是毫不犹豫支持刘表,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投靠袁术。

    刘表到了荆州之后,并没有前往武陵郡。

    武陵郡就是后世的常德市一带,当时荆州的治所汉寿县就在这里,然而刘表很清楚,此时的荆南大部分都已经掌握在袁术手里,他跑去武陵那是自寻死路。

    所以他首先来的地方,自然是荆州重镇襄阳。

    因为蒯良蒯越当初在何进帐下的时候就与刘表有旧,刘表就想先获得蒯家支持,哪知道此时荆州世家也在暗中抵触袁术,一时间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意识。

    当刘表隐晦地表达了对荆州形势的担忧,对袁术日益膨胀的野心表示不满的时候,蒯良蒯越蔡瑁等人便立即献上计策和兵马,帮助刘表建立自己的势力。

    刘表也马上接受了他们的计策,一边诱杀了南郡、南阳、江夏等地不服从王命的宗贼,一边大肆拉拢世家豪强,很快聚众数万兵马,与袁术相抗。

    如此到初平二年的时候,刘表已经差不多平定了荆州北部三郡,手中掌控了南阳郡、南郡以及江夏郡,在云梦泽一带布下了重兵。

    袁术见如意算盘打空,竟然中途冒出个刘表摘了他的桃子,顿时勃然大怒,派遣兵马去攻打江夏,想要先打通汝南——江夏——长沙这一条线的通道。

    结果战场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袁术派去的兵马就被刘表派往江夏的江夏太守黄祖击败,一时间荆南荆北局势十分紧张,双方彻底撕破脸皮。

    而就在袁术与刘表僵持的时候,远在冀州的袁绍,就过得十分凄惨。

    袁术再怎么样,也掌控了荆南数郡,又与汝南袁家遥相呼应,随时都有可能南北夹击刘表,获取巨大的利益。

    可他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王芬不死,袁绍就永远都是个弟弟。

    论名望,王芬为八厨之一,素有贤名,比之袁绍强得多。

    论能力,王芬在冀州五年,成绩有目共睹,整个冀州百姓全都信服于他,威望与权势都非常大。

    所以哪怕袁绍回了冀州之后,就立即广招贤良,对冀州垂涎三尺,觊觎已久。

    但只要有王芬在,他就连半点想法都没有。

    毕竟王芬可不像韩馥那么软弱,作为党人中少有的实力派,王芬不仅有能力,识大体,脾气也不是很好。

    最重要的他更袁家没有关系,并不是袁家的门生故吏。

    所以袁绍根本没有在王芬手里夺过冀州的能力,只能伺机而动,想办法找合适的时机动手。

    实际上陈暮倒是想要影响王芬,让他小心袁绍,尝试阻止袁绍拿到冀州基本盘。

    但王芬此人也有些刚愎自用,除了只结交荀爽陈逸之类的党人以外,其他人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因此陈暮也只能暗中在冀州发展军情司地下情报,并没有节外生枝,做其它部署。

    只是即便如此,袁绍现在的日子也够呛。

    现在包括荀和荀攸荀爽陈逸襄楷周旌等人在内,都依附于王芬,压制得袁绍有些怀疑人生,脑子里已经在考虑回汝南夺豫州的心思了。

    不过逆风战神毕竟是逆风战神,虽然如今的局势对于袁绍来说,简直是地狱难度开局,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因此在许攸和逢纪的策划下,一场针对王芬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

    至于是什么阴谋,暂时不提。

    如今天下格局,暂时还未明朗。将来的很多霸主,到现在甚至都只是一个小角色,比如曹操孙坚,连自己地盘都没有,相当可怜。

    而真正拥有一州之地作为根据地的,整个东汉目前只有四人,一个青州牧刘备不用多说,现在是最大的势力。另外三人,则是益州牧刘焉,兖州刺史刘岱,以及徐州刺史陶谦。

    历史上,陶谦是在中平五年十月,也就是188年的时候因为青州黄巾攻打徐州,于是朝廷派他去做徐州刺史。

    但现在青州黄巾都被陈暮扫荡得差不多,导致陶谦晚了一年才去徐州。

    他去徐州的契机也很简单,青州黄巾虽然被平定,但徐州本地的宗贼、黄巾、山匪、强盗势力依旧存在,只是闹得动静不大,一直没有人去收拾而已。

    结果到189年十月份的时候,徐州黄巾的声势也越闹越大,再加上各地盗匪势力割据纵横,局势越发混乱,朝廷只好把陶谦派了过去。

    这个时候刚好是刘备被董太后任命为青州牧的时候,陈暮那个时候也刚好弃官逃回青州。

    陶谦抵达徐州后,哪也没去,同样也是直接跑到青州来了。

    是的,你没看错。

    陶谦在中平六年十月,跑到了青州找刘备。

    目的很简单,就是找刘备借兵。

    刘备什么人?

    那是会小气的人吗?

    当时就借了三万兵马给陶谦。

    带队的还是关羽。

    结果青州兵摧枯拉朽一般,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轻松把徐州给平定了。

    所以现在的徐州彻底掌控在了陶谦手里,地位相当稳固。

    不过刘备大方,但不代表陈暮就会不埋地雷。

    陈暮很清楚,陶谦能够入主徐州,除了刘备派兵帮忙以外,最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徐州士族的支持。

    原理跟刘表入主荆州一样。

    徐州本地世家豪强需要的是一个维护自身利益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个挤占自己生存空间的统治者。

    如同袁绍在冀州的时候,冀州本土派,颍川派,豫州派打得不可开交一样。

    因为豫州与颍川派是外来者,袁绍又代表了他们的利益,这样挤占了冀州本土派的生存空间,自然就会出现内讧,导致分歧的产生。

    所以徐州本土世家豪强,其实是会比较排斥像袁绍、袁术这种自身带有某地世家豪强利益代表印记的统治者过来。

    但陶谦和刘表一样,都是孑然一身去赴任,背后又没什么势力支撑,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