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狼狈逃窜

    第九十章 狼狈逃窜 (第3/3页)

,走了十多里山路,难以死战。

    太史慈带着七八精兵从村寨中杀奔出来,张郃也领了数千亲军,二人交战在一起,打了二三十回合,没有分出胜负,最后虚晃一枪,领军突围而去。

    只是庞大的两万大军毕竟总有跑的慢的,太史慈紧随其后,大声喊投降不杀,一时间四散奔逃,跑在后面的士兵被俘虏无数。

    疯狂逃跑了半个多时辰,竟是一口气跑出了七八里地。等回过头四下扫视的时候,就看到整个平原上,到处都是溃散的逃兵,丢盔弃甲,狼狈到几乎毫无士气。

    之所以这样是一来,张郃军的士气本来就已经很低,连日行军,不论是体力还是斗志都被消耗不少,战斗意志可以说到了最低谷。

    其次是这一仗所有人都没有准备,原本以为已经逃出生天,大军可以从容离开的时候,忽然杀出一标人马。

    这种情况下,军队还有战斗力才怪。

    张郃艰难地收拢士卒,麾下已经只有一万七八千人,走失和被俘虏者,多达四五千人,可谓损失惨重。

    “将军,已经收拢了士卒,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蒋奇马延帽子也是歪的,身上还有血迹,经过一番苦战才逃出来,找到张郃,苦着脸色询问。

    张郃也是心惊胆战,但此时也不得不强撑着道:“大家不必惊慌,这必定只是那陈子归派驻在此地的一处守军而已,绕过沙亭,前方必然已经没有了阻拦。”

    众人无不心有戚戚。

    从甘陵出发的时候还有四万大军,被曹操拦截之后,还剩下三万多人,结果昨日一战,再加上今日一战,以及张南焦触流落在后的孤军,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人马,可谓十分凄凉。

    安抚了两名校尉以及数名军司马之后,张郃也只能命令大军先原地休整一会儿,好歹喘口气。唯一的好消息是后面没有追兵,见不到有人追来。

    “此为何地?”

    趁着休息的时候,张郃问向那名范亭士兵。

    士兵茫然地看向四周,只见此地是一条小河,河对岸是一片不高的小山丘,身后则是来时的平原,有几道丘陵起伏,属于沙麓山的余脉,想了想便道:“此地,像是沙亭东面的卫亭。”

    “你确定?”

    张郃又问了一遍。

    士兵仔细回忆了一下,认真地点点头道:“确定,此河就是卫河,顺着此河的话,可以到兖州边境,再南下便是兖州的阳平了。”

    “好。”

    张郃对身边的亲卫道:“命令士兵们给水囊装上水,尽快启程。”

    “唯!”

    亲卫前去传令。

    休息了约半刻钟,大军再次出发。

    所有人都低着脑袋,垂头丧气,惨败之军,没有任何斗志。

    沿着卫河走了一个多时辰,差不多是到兖州边境的模样,再顺着平原南下,则一路往阴安方向而去。

    元城——阳平——阴安三地形成了一个三角形,阳平在元城的正东面,阴安则在元城的西南面,只要往西南方向走,就能到达阴安县。

    一路上行军还算顺利,至少天公作美,今日开着太阳。虽然那太阳射着惨白的光,没有给大地带来一丝温暖,但至少没下雪。

    又走了半个时辰,大概是到了隅中初时,将士们还没有吃早饭,又累又饿,张郃骑在马上放目远眺,就看到远处是一片荒山,山下有一片树林,想了想,便指着那边道:“林边可休息。”

    大军便开赴林间,在森林里开始生火煮水造饭。

    虽然辎重丢了,可釜不能丢。汉代做饭用的釜一般为铜或者铁釜,偶尔也用陶釜,陶釜易碎,所以军中多用铜铁釜。

    先不说铜铁釜的功能,单说它们是用铜铁制造,在此时都可以算是贵金属,自然不能轻易丢弃。

    张郃选择在林中做饭的原因也简单,因为树木可以遮蔽炊烟。

    冬季砍柴肯定只有湿柴,会有大量的浓烟,若是在野外,几公里外都能见到,在林间有遮天蔽日的树枝遮蔽,上面还有积雪,可以过滤一下烟气。

    士兵们开始造饭,各种干粮酱菜往锅中扔,等煮开了做一锅大杂烩,士兵们一股脑地开始用手抓或者用树枝做的筷子夹着吃。

    等士兵们吃过饭之后,又休整了约半个多时辰,总算是提了一些士气,张郃才下令再次启程,继续前进。

    而在此时。

    距离此地约三里外的地方,一队人马,正在缓缓而来。

    为首之人,竟是本该驻守沙亭的张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