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美丽的梦

    第八章 美丽的梦 (第2/3页)

徐州,让他难以接受。

    看到他的模样,郭嘉就知道曹操在心里想什么,于是说道:“琅琊国已经被陈子归占据,想夺回已是很难。而且下邳广陵地区土地太大,即便占据住,想要分兵把守,我们的兵力也十分有限。兖州也不过刚刚平复,若是新得的这些地方复叛,则分身乏术,动摇根基,此策不行。”

    这就涉及到一个消化的问题,曹操刚平息兖州,还未来得及完全消化。现在打徐州,主要目的就是敲山震虎,一步步徐徐图之。哪料到青州也出兵了。

    如果按照陈宫的策略,南取下邳广陵,因为地方太大,反而难以尽快消化,且陶谦不死,他就还是名义上的徐州之主,不得人心,不易归附。

    就好像新时代开国前期,鬼子占据了我们大片地盘,却因不得民心而叛乱不止是一个道理。

    所以这个策略不是不行,而是不能尽快解决问题,即便占据了广陵下邳,在短时间内这些地盘并不能给曹操带来好处,反而容易叛乱不断,需要分兵镇压。

    除非和陈暮的联军一起攻破了郯县,杀死了陶谦,以朝廷诏令将地方所有主官换成自己人,才有彻底消化的可能。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问题在曹操面前也出现过无数次,屠了徐州之后,给他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包括刘备从新野南逃,百姓怕曹操屠杀,自发跟随。还有下邳、广陵大量百姓逃难江淮地区。后来占据河北,屠了邺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也有十多万河北百姓逃到了乌桓。

    因此虽然屠城是震慑敌人的不得已手段,但当时曹操确实有些不得人心。

    现在也是如此,陶谦虽然在徐州没干什么好事,治理比较差,让目前的徐州各地都比较乱,但他对任内的豪强世家还是很慷慨大方,各郡主官也都是他的亲信。

    如果不先处理陶谦,而先占领地盘,豪强世家作乱,对于曹操来说,确实个棘手的问题。

    听到郭嘉的话,陈宫又低头苦思冥想起来。

    程昱看着远方的山川,淡淡地说道:“唯有尽快破了陶谦,逼迫他投降,才能名正言顺地接手徐州。”

    “嗯。”

    郭嘉赞同地点点头,说道:“只是如何逼迫他投降呢?”

    程昱忽然止住身形,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曹操,拱手一礼道:“明公,昱有一策,倒是或许能奏效,然则此法贻害不浅,当得谨慎用之。”

    “哦?”

    曹操来了兴趣,问道:“是何良策?”

    程昱目光闪烁过一丝狠厉之色,低声道:“长平之战,武安君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天下惊惧,自此赵国一蹶不振,畏秦如虎,待到始皇之时,发动灭赵之战,势如破竹,毫无阻碍。”

    曹操皱起眉头,问道:“仲德之意是?”

    程昱说道:“与敌时,若不能以力攻之,亦应以势迫之。陈子归兴兵南下,欲与我们共分徐州,此时我们当以迅雷之势攻下襄贲,兵进郯县。若郯县不能短时间内破,则抓郯县与襄贲百姓,在城外尽屠之,以慑陶谦。”

    尽屠之?

    郭嘉稍稍颦眉。

    陈宫则是满脸的骇然之色。

    古代屠城,可不是说屠杀城内百姓。

    实际上根据当时史料记载,一地县城,城中百姓其实不多,大部分百姓,都居住在城外的乡野里,散落在各地村庄。

    比如一县有十万人,那最少有七八万是住在县外的各乡亭村庄内,只有两三万是住在县城里。

    所以要说起来,曹操在徐州屠杀了十多座城池,只杀了二十多万人,其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因为野外的百姓住得太分散,没有被他屠杀掉。

    但程昱的意思是什么?

    是如果陶谦不投降的话,那就去抓捕郯县和襄贲的百姓在城外当着陶谦的面杀了。

    这就不止是屠城,而是屠县了。

    不愧是拿人当肉干的狠人,而且没有道德底线,程昱的手段确实是极为血腥。

    如果是刘备在这里,估计已经忍不住要大声呵斥程昱,将他臭骂一顿。

    但令人觉得惊悚的是,曹操听了程昱的话,非但没有不满,反而陷入了沉思之中,似乎颇为意动。

    “明公,不可啊。”

    陈宫连忙劝阻:“昔日项羽屠齐,引得齐人纷纷叛乱。今日若屠了徐州,恐民心更加难以归附。”

    屠城作为震慑敌人的手段,倒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用得好的话,确实可以加速敌人投降。但如果用不好,像项羽那样乱来,则后患无穷。

    所以这其实也是把双刃剑,陈宫并不是道德先生,只是觉得风险太大,要是没控制好,恐怕会出什么大问题。

    然而曹操听了二人的话,却并没有立即表达。

    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眺目看向远方。

    屠城吗?

    仔细想来,自讨董伊始,天下之名,皆被刘玄德占光。

    自己除了得个讨董的名声以外,却不得什么大利。

    世人恐怕皆以为,我曹孟德,是个好惹之人。

    如果能以屠城之策,一者震慑陶谦,尽快取了徐州。

    二者,建立威严,让世人知我曹操的厉害。

    这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

    ......

    ......

    琅琊国,缯城。

    陈暮这个时候正在做什么?

    他正在收买人心。

    陶谦治理徐州以来,所任之人,多是谗匿小人,导致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徐州由是渐乱。

    现在徐州就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各地豪强欺压百姓,很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打下缯城之后,陈暮就按照惯例,开仓放粮,惩处了一部分欺压百姓的豪强,将田地还给百姓,以此宣传青州之仁义。

    打地主,分田地的事情他现在还不敢干。

    但借着为百姓做主,处置小部分豪强,瓜分他们的田地,再安抚大部分的豪强,以此收复民心,拉拢世家的胆子,还是有,而且很大。

    各地百姓得了实惠,再加上青州宣传仁政,让随军搞宣传工作的泰山书院政学院学子,深入基层百姓,一边举起洛阳朝廷的王道大旗,一边给予百姓土地,很容易得到百姓的拥戴。

    虽然汉末的百姓,基本不用当人看。除了刘备会看重他们以外,其他诸侯基本把百姓当猪狗一样看待,只有世家豪强之类的大族,才能被其他诸侯看在眼里。

    不过陈暮属于拉一派打一派,没有一杆子打死。豪强世家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总有内部分歧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