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 (第2/3页)

人,但分散在各县,历城祝阿等地就各有一千,东平陵也有一千,其余分散在漯阴、著县、东朝阳等地。

    除此之外,还有数千运送粮草的辅兵。青州实行募兵制,且奉行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战兵素质较高,人数相比于冀州较少。

    但很多上了年龄的老兵不愿意退休,继续留在部队里,这些士兵就成为了辅兵,也相当于预备役。

    老兵们的普遍年龄基本都在四十岁以上,不少都是刘备黄巾之战以及陈暮入主青州做刺史时,收拢的青州黄巾,如今十多年过去,虽荒废战事,但战斗力应该还是有一些。

    得知后方出现战事,老兵们踊跃参加,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就已经有两千多名辅兵转入战兵的行列,其中就有现在担任东平陵县尉的胡平。

    胡平今年也三十五六岁了,青州募兵制是以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组成的精锐战兵为主。按照陈暮制定下的军队规划,如果到三十岁之前还没有成为低级军官,普通士兵基本都要退伍,回去种田作为劳动力。

    主要也是当时青州还是典型的人少地多的情况,虽然已经有六百万人口,可到处都可以开垦荒地,所以急需要劳动力。三十岁退伍,分了田地,娶妻生子,不至于耽误了人口生育和粮食生产。

    而胡平跟随刘备陈暮征战多年,本来已经可以担任中级军官,但由于父亲胡志病故,退役回家,因军功分了不少田地,且做了县尉,成为了权力阶层。

    现在听说敌人进攻济南,荀彧一声召唤,立即放下荣华富贵出来响应。

    像胡平这样的人还是有不少,刘备最早入驻济南时麾下可是有一万多收拢的黄巾士兵,后来陈暮扫清青州,即便是去掉青州黄巾里的老弱妇孺,青壮也有二十多万,这些人只有少数像管亥、徐和、司马俱、管承、李波、王饶等人成长到军官级别,大多都已退役。

    退役之后分散各郡各县由官府提供田地组织生产,鼓励生育。如今光东平陵像这样的退役士兵以及转入辅兵的人就有数千,除了离得远的,住在城池附近的以及在城外军营待命的辅兵们几乎全部被征召转为战兵,进入了战斗状态。

    如果荀彧耐心等等,把整个济南乃至后方所有预备役集结起来,拉起五六万人马还是没问题。但荀彧没有这个时间了,几乎是连夜发布命令,很多人都是半夜三更在床上接到通知,临时被征召而来。

    等到第二天清晨的时候,一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东拼西凑的队伍就已经整装待发。荀彧留了一千人守城,算上刘衡李恒等人的家兵,总计四千来人,平旦时分就开始启程。

    这些士兵当中现役的精锐战兵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余的要么是刘李二人家兵,要么是辅兵或者退役老兵,来源成分很杂,战斗力可能也堪忧。

    但荀彧也顾不得这么多,带着胡平以及东平陵的一个军司马守将领着这些人飞速赶往历城而去。

    幸运的是因为许攸大军攻破了齐长城,再疾驰到祝阿城外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军中夜盲症士兵太多,不好攻城。且来得匆忙,急行军下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所以许攸是临时在城外露宿,第二天打造了一些云梯等攻城器械再进攻。

    祝阿不过一千兵力,而许攸则带了袁绍驻扎在东郡的大部分兵力,总计一万五千人。敌我力量悬殊,并且祝阿不过是一座小城,城池只有两丈多高,也就是五米出头,属于普通县城范畴。

    像这样的城墙,别说跟虎牢关长安城洛阳城那些高达十多米的城墙比,就算是东平陵这样的一郡治所,也能达到七八米,根本不可能防御住那么多敌人。

    因此当荀彧抵达历城的时候,祝阿早就被许攸攻下,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西城门作为主攻,南北二城门佯攻,东城门外看似没有任何兵马,实际上许攸在城外林中藏了几千人,四面合围,城中兵力完全不够。

    等到西城被攻破之后,守军仓惶打开东城门逃跑,却被城外的兵马埋伏,死伤惨重,一千士兵仅仅只有三四百人分散突围逃走了,其余人要么被俘虏,要么被斩杀,只要再拿下历城,整个济南就会暴露在袁军的铁蹄之下,到时候青州形势瞬间将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