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战再起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战再起 (第2/3页)

    司马懿连忙说道。

    陈暮沉吟道:“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仲达应该明白,青州之地,是绝不可能与冀州之地相抗衡的吧。”

    “自然。”

    司马懿与司马朗兄弟都是点头。

    青州之地毕竟为海滨边陲,耕地面积与人口远远不能和冀州相比,且一个黄巾之乱对青州几乎造成毁灭性打击,在底蕴上跟冀州几乎是天壤之别。

    历史上曹操坐拥豫州、徐州、兖州以及司隶将近四州之地,依旧无法与袁绍相抗衡,决战差点输得很惨,可见冀州有多富裕。

    实际上豫州不比冀州差多少,河南河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母亲河蕴育了无数华夏儿女。

    只是豫州从黄巾之乱,一直到诸侯混战,十多年的时间里,战争几乎没停过。

    曹操、袁术、陶谦、刘备、吕布等各路诸侯轮番在豫州徐州等地大战,造成民生凋敝,生灵涂炭,想要恢复治理,绝不是一两年的事情。

    反观袁绍,先有王芬帮他打基础,又有韩馥帮他搞发展,等到他驱赶走公孙瓒,统一整个河北之后,冀州从黄巾之乱一直到官渡之战这段时间,已经休养生息了十多年,实力自然恢复到天下第一。

    如今的情况也是如此,袁绍的条件比历史上甚至都要好,因为这中间一直是王芬在治理,整个冀州迅速恢复,比之黄巾之乱前还要繁荣,为袁绍再一次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

    青州虽然几乎是和王芬一样起步,但因为地缘问题,发展实力有上限。

    人家丁口六百万,耕地面积上亿,自己这边人口二百万,耕地面积三千多万。同样是起步,不管是兵力、财力以及实力上都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陈暮这么多年一直在做努力缩减青州与冀州之间的差距,比如发展海盐,开荒耕地,吸纳流民等等一系列措施。

    只是没有技术革新之前,这种差距的缩小还是无法解决先天上的劣势。

    因此陈暮就必然会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来完成青州与冀州之间的差距,否则的话,如果学曹操那种小概率事件来再复制一次官渡之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马懿并不蠢,陈暮的战略他又何尝不明白,在大方向上肯定是司隶、青州、幽州联合起来一起进攻冀州更能缩小双方的差距。

    只是里面的具体细节内容,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陈暮就继续说道:“然三面夹击,且每一方实力都远不如袁绍,很容易被袁绍逐个击破。因而我采取了群狼战术,便是为了应对这个劣势。”

    “群狼战术?”

    司马懿与司马朗对视一眼,司马朗虽然在陈暮麾下,但他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战术。

    “不错。”

    陈暮也不瞒他们,笑着说道:“这个战术,就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如三狼袭击一人,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暴起,伤敌颈背。侧狼伏击,蓄势待发。三面环伺,令袁绍首尾不能兼顾尔。”

    司马懿若有所思地道:“所以袁绍不得不聚集重兵,强攻一路,妄图逐个击破?然司隶有八关,青州有大河天险,唯独幽州没有关隘,因而如今幽州遭到重创。”

    “是啊。”

    陈暮叹息道:“公孙伯圭是最容易出事的一路,我曾央求陛下以其威望,召集乌桓鲜卑部族相助,却不料还是被袁绍勾结公孙度将其击溃。”

    司马朗沉声道:“幽州这一路被破之后,袁绍如释重负,多余的兵力可以支撑他南下兖州,且如今对青州势如破竹,一路已经破了平原城,夺下了龙凑渡口,现在正在准备渡河进攻青州。”

    “所以少府君才会聚集重兵,准备猛攻魏郡,这是打算围魏救赵?只要把袁绍打疼,再来一次水淹安阳的效果,袁绍就很有可能回师魏郡,青州的困局,立即迎刃而解。”

    司马懿瞬间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不错,这就是我当初设定群狼战术之时的初衷。冀州势大,只能分而扰之。一旦袁绍强攻其中一路,另外两路必须立即支援,我水淹安阳,便是为了解除平原之围,可惜因为幽州失利而失败了。”

    听到这里,司马兄弟顿时就明白了青州整个战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