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观望局势

    第二百三十七章 观望局势 (第2/3页)

 那么最后也就是最有可能的就是陈暮了。

    因为陈暮经常往返于洛阳和青州之间,只带着玄甲重骑路过曹操的地盘。

    最重要的是陈暮武力值低,贪生怕死,是唯一一个被拿来威胁刘备时不用担心他自杀的人。

    所以许攸点通了这里面的关系之后,曹操和郭嘉就明白,也确实只有陈暮可以下手。

    实际上许攸的这个策略郭嘉曾经想过,如果能够抓住陈暮的话,或许能够利用这一点破开曹操现在眼下的困局。

    但他有自己智者的骄傲,你要说派人去刺杀他,郭嘉倒是无所谓,因为这种手段本来就不算卑鄙,别说春秋战国时期刺杀成风,四大刺客之事引为美谈。

    单说这动荡的大汉末年,就有太多的人干过这事,甚至郭嘉自己就已经在策划找刺客将轻而无备的孙策刺杀掉,防止他触手伸向淮北地区。

    然而抓人质又不一样,一来手段不是很光彩,二来万一刘备真的下得了狠心,那是撕破脸皮的事情,很容易玉石俱焚,拿陈暮的一条命换曹操的全部家业,有些不值当。

    毕竟楚怀王和刘邦老爹的例子在前,郭嘉也不确定刘备会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集团利益,这样做实在太冒险了。

    可现在这个时候,随着袁刘之战即将进入尾声,袁绍大败而归,刘备即将获得最后的胜利,曹操的处境就十分尴尬,因为他到现在都没有找到破局之法。

    吕布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淮北地区拿不下,孙坚那边没法攻,等到刘备稳固了河北,或者刘备称帝的时候,他曹操该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让他向刘备俯首称臣?

    曹操自然不能忍。

    所以到了这个关键节点,许攸提出来的抓人质这个看似天真的想法,或许还真有帮他破局的可能。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曹操缓缓吐了一口气,目光看向许攸轻声说道:“子远,你说得确实有理,如今之计,我们或许只有抓住陈子归,才能破开眼下的困局,只是......”

    “只是什么?”

    许攸问。

    曹操苦笑道:“只是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此招不能用之,若是不慎,便会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呀。”

    许攸轻笑道:“阿瞒放心,我料朝廷也在忌惮刘备,如果能够将陈暮掳来,朝廷的态度必然是息事宁人,不会让刘备对我们动手。何况还有一点,那就是刘备得了河北,朝廷必派人去担任冀州牧,可若是刘备不愿意放手呢?”

    曹操狭长的丹凤眼眯了起来,微微点头:“如果刘备不愿交出河北,那必然是与朝廷交恶,朝廷现在缺少兵马,但手握大义,我掳了陈暮,就是与朝廷交好,那将来......”

    “不错。”

    郭嘉说道:“刘备能够起势,除了谋划得当以外,有朝廷大义扶持也非常关键,正所谓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天子既王道,奉天子以令不臣,则军心可用,民心可用,刘备被朝廷忌惮,哪怕吞并河北,虽有数十万之众,亦是不足惧也,到时候朝廷一声令下,天下群起攻之,则明公大业可成。”

    包括曹操在内,其实都已经猜到了朝廷在忌惮刘备。

    刘备如果彻底打败了袁绍,吞并了河北,那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向洛阳朝廷俯首称臣,交出河北,让朝廷派一个冀州牧过去。二个是自立为王,学袁绍一样,公然与朝廷作对。

    而且在曹操他们分析当中,第二个可能性非常大。

    因为冀州与青州在黄巾之乱后一直处理治理阶段,所以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富庶的两个州。反倒是河南豫州之地,原本也该是最富庶的地方,却因为一直得不到治理而相对萧条。

    因此曹操觉得,换自己在刘备那个位置,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两州之后,也该自立了。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洛阳朝廷肯定会与刘备反目,而孙坚是信奉朝廷的,如果到了那个地步,孙坚必然也会与刘备反目。

    北方还有鲜于辅,南方又有刘表,从整个关东地区大势上,各路诸侯也该团结在一起共同对付刘备才对。

    而自己也可以趁势将徐州拿下来,想办法顺势突围。

    不得不说,这确实也是一步可以走的棋。

    想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