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

    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 (第3/3页)

 现在陈子归之心,倒没有闹到路人皆知的地步,因为如今刘备和陈暮的人设,就是忠臣。

    他俩目前还没有做什么违背朝廷的事情,连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没有人去想,天下人自然也不存在怀疑他们要搞篡位。

    只是像曹操这些人,因为和陈暮认识了很多年,知道他的秉性,所以才与郭嘉猜测,等到刘虞死后,陈暮会想办法扶持刘备这个所谓的“汉室帝胄”登上皇位。

    而司马懿则想到的只是朝廷会打压刘备的问题,他认为目前来说,刘备只能当权臣,很难上位,所以并没有去考究刘备会不会篡位的问题。

    诸葛亮就不一样,他研习了多年陈暮给他的屠龙术,已经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今天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集团故意放水,拖延袁绍死亡时间,以此对抗朝廷的意义在哪里?

    刘备如果想当权臣,以他的军事实力,朝廷不可能逼迫他什么,只能以正规的手段来打压他,或者找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不能无故找他的麻烦。

    即便是下饭一个新的冀州牧,在刘备面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到时候冀州的军务,大概率还是要在他手里。

    而且刘虞年纪大了,没几年活头,早日收复冀州,从河间抱一个小皇帝过去,那不是最好?相比于刘虞,一个年幼的小皇帝更好控制。

    到那个时候,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入主中央,三公,大将军,乃至于封王,都是可以商量的事情,以皇叔的身份辅佐少帝,岂不是一件人人都夸赞的美谈?

    毕竟只要他不反叛,不犯什么大错误,朝廷就必须哄着他,否则无罪打压一名对朝廷有功,为江山社稷流过血的功臣,别说刘备麾下十几万大军不答应,就算是青州和冀州的百姓,恐怕也不会同意。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如果想当周公、霍光,完全可以顺着朝廷的意思,快刀斩乱麻,处理掉袁绍之后,就立即前往河间寻找一位章帝子嗣送去洛阳,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诸葛亮却发现,刘备,或者说,陈暮根本就没有顺着朝廷意思的打算,拖延袁绍的死期,自然是在借口冀州没有平定,拖延朝廷想要在河间抱取幼年天子的想法。

    那为什么师君要这么做呢?

    答案显而易见。

    是想多拖延一段时间,看能不能拖到刘虞老死。

    这个时代医疗条件很差,普通人能无病无灾活到四十岁,就已经是很大的幸运。

    虽然也有些人能活到七老八十,但诸葛亮也听说过,天子的身体不太好,前年和去年冬天都升过大病,差点病死。

    也许多拖一年,就能拖到天子驾崩。

    到那个时候,陈暮再以冀州尚未平定,国家正处于大乱之中等理由,强行扶持刘备上位,也不是不可能。

    但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诸葛亮在心里唉叹,想要做这事,没那么简单呀。

    “孔明觉得,此事有无可能呢?”

    陈暮笑问道。

    诸葛亮摇摇头:“难如登天。”

    “哦?”

    陈暮道:“说来听听?”

    诸葛亮想了想道:“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刘将军并非光武之后,甚至非长沙定王之后,想继承法统,满朝文武不会答应。”

    “嗯。”

    陈暮点点头:“第二个呢。”

    诸葛亮道:“第二个便是师君有些疏忽了,界桥之战后,袁绍只剩下魏郡和赵国,河间从理论上来说,已经回归朝廷的手中,如果朝廷派人前往河间选取子嗣,恐怕......”

    “恐怕我的算计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是吗?”

    陈暮帮他补充道。

    诸葛亮没有说话,这已经是他所能够思考到的极限,如果他所料不差的话,朝廷估计很快就有可能在这方面行动。

    一是派新的冀州牧,二是去河间抱养皇嗣,因为这是朝廷有正当理由的行动,所以刘备和陈暮根本不可能阻止,除非他们直接反叛。

    但反叛的代价却很大,因为刘备集团本身就有很多忠于汉室的人,比如青州泰山学宫里不少老学究老大儒就是如此,一旦刘备公然反叛,后院容易起火。

    其次是天下人都知道刘备是忠君仁义的人设,人设崩塌不要紧,天下各路诸侯就有理由和名义联合起来一起对抗他,到时候就又是一场董卓的虎牢关之战,生灵涂炭,江山社稷就更加乱作一团了。

    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局,诸葛亮很担心陈暮会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