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请三辞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请三辞 (第3/3页)

环伺,江山破败,社稷不宁,自需大智大勇之士保卫大汉江山。齐王乃是高祖苗裔,嗣武二祖,陛下已祷告祖先,先祖之言,此皇天大命,不可稽留。”

    “不错,方今之天下,宗室有德行之人少之又少。如益州刘虞之徒,妄自称帝,多行不轨。荆州刘表之徒,拟仪社稷,桀逆放恣。其余之众,便不得之数,唯有齐王忠君贤良,救天子公卿于长安,又上表职贡,奉祀朝廷,乃是大德大仁也。”

    “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当今四海,群贼遍地。齐王先讨黄巾,又征董卓,今除袁绍,乃有高祖世祖之风也。若齐王不能荣登大宝,将来平定天下,功高盖主,岂能安然荣归故乡?”

    司徒赵温,太常士孙瑞,宗正刘艾,一个个站出来开始劝说,就连陈暮也假模假样地劝了两句,一行人来来回回拉扯,说了半天,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总算是先回到了城中,宴请吃饭。

    吃完饭后,又是照例一堆劝进。刘备一一拒绝,杨彪等公卿就只好带着遗憾在城中休息住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坐上马车,缓缓驶向洛阳。

    第一次劝进结束。

    此时天下早就乱成一锅粥,偏远的地方还未知道情况,但离得近的河南等地,自然听到了风声。

    曹操孙策等人大惊失色,纷纷上表要求刘虞打消传位刘备的想法。

    不过刘虞下定了决心,而保皇派的死忠杨彪赵温种拂等人受制于刘辩刘协刘和在陈暮手里,也不敢反对,其余大臣要么是青州派系,要么是中间派,在这件事情上,朝堂内部都没有反对声音,外部自然也就没办法影响。

    其实曹操那边反应肯定很大,整个人非常焦虑,害怕刘备称帝之后,自己如果反对他,刘备应该很快就会开始南下征讨自己,而孙坚那边则没什么太大的反应,还在和部将商讨要不要上表劝进。

    归根到底,孙坚可没对皇位有什么想法。除了私藏玉玺有点问题以外,历史上毕其一生,都是征讨董卓奉迎天子的忠臣,只是被袁术拿捏了粮草,没办法才不得不撤兵。

    刘虞禅让,那是天子家事,跟他无关,且他跟刘备关系非常好,当初差点被吕布杀死,还是刘备救他的命,所以听到刘备要当皇帝,还挺高兴。

    但架不住儿子有想法,孙策联合周瑜鲁肃已有了别的心思,因为袁术已经苟延残喘,孙策现在在垂涎江东。

    如果能够把豫州、江东取下,再谋夺荆州和益州,未来未尝没有二分天下的机会。

    因此大家都是各怀鬼胎,各有自己的想法。

    而在第一次劝进结束之后,杨彪等公卿回到洛阳,向刘虞阐述了刘备坚决不同意的意思。

    过了大概半个月,刘虞的身体每况日下,自觉大限将至,便又下了第二道诏书。

    杨彪等人再次浩浩荡荡出了洛阳,抵达邺城。

    这次刘备在西郊设置祭祀。

    古代祭祀是有讲究的,人人都可以祭祀,但祭祀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你可以祭祀天地,但只能以普通人的方式祭祀。比如刘关张结义的时候,就是用五谷来祭祀天地。

    而皇帝和诸侯祭祀的等级就高很多,规格浩大,刘备除了设置天地祭坛以外,还有高祖和世祖灵位,他作为宗室,当然能够祭祀祖宗,只不过规格只能是诸侯王规格,不能逾距。

    这次祭祀的目的就是向高祖世祖祷告,告诉祖宗,自己德才不行,不能继承大统云云,如此虽然第二次劝进,包括麾下部将、官员纷纷劝说,也再次结束。

    又过了一个月,等到十二月初时,刘虞终于病危,已是弥留之际,发下了第三份诏书,这份诏书倒不是禅位,让是召他回去交代后事。

    刘备得知情况,连忙放下了手头军务,以看望天子的名义,只带着关张典韦赵云许褚沮授等人返回洛阳,觐见皇帝。

    但是谁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