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 (第2/3页)

鲜于辅等当地人很清楚一般夏天来了之后就会有雨,现在都到初秋了还没下,于是就以为今年应该不会下雨了,便都认可了这个计划。

    结果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公孙瓒大军才出发三日,这场晚来的暴雨就突然袭来,导致道路积水南行,夹杂着风雨,令人苦不堪言。

    这种情况下,公孙瓒只好命令大军原地安营扎寨,等待大雨停下。

    而那边乌桓大军见雨季到来,十分高兴,久居此地的蹋顿很清楚,既然这雨来了,短时间内就不会停下,于是下令除了少数人驻扎在徒河,并且沿途布置人马监视公孙瓒动向以外,大部队班师回去。

    之所以蹋顿不继续在徒河留守,是因为暴雨要下好几个月,即便雨停后,也有长达数月的积水,往往要到冬天结冰,春天化冰之后,道路才勉强可以通行。

    如果继续留在这里的话,大军徒耗数个月的粮草不说,各大部族也会缺少劳动力,因此有天气帮忙阻挡敌人,自然选择回去。

    刘备那边已经进入了燕山山脉当中,自然不知道几百公里外沿海的天气情况。

    他这边走得十分艰难,毕竟要横跨整个燕山,而且途中还有一些必须要绕开不能惊动的地方,所以走的路比实际柳城到卢龙塞的直线距离要长一倍。

    像白狼城他们就不可能去。

    这里是后世的建昌县,位于燕山当中,是出卢龙塞前往辽东的咽喉地区,此地已经被乌桓人占据,若要经过,必然会被发现。

    因此为了不打草惊蛇,刘备不能强攻,只能选择绕更远的路。

    那条路就是白檀、平冈一带。

    白檀、平冈就是后世内蒙的宁城县,西汉时曾经有汉人乡镇,但王莽篡汉,西汉崩坏之后,这里的汉人就已经迁移,从光武开始,已经两百多年没有人烟,道路堵塞难行,几乎可以说必须要逢山开山,遇水搭桥才能行进。

    好在田畴熟悉道路,在他的指引下,虽然一路上走得很困难也很慢,可至少道路正确,可以行走。

    卢龙塞到柳城约三百多公里,刘备大军走了足足将近四十天,一路上搬山填谷,从章武元年八月中秋时节,一直到九月深秋,即将入冬才到。

    大军平均每天只能走八九公里的道路,可见道路有多艰难。

    到九月上旬,深秋时分。

    这里是一座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山,山林陡峭,几乎是从谷底缝隙间勉强有一条容人通行的小道。

    道路左右两侧是茂密的原始丛林,杂草极高,蛇虫鼠蚁无数,偶尔还能蹿出几只野兔和毒蛇,山高林密,抬起头看不到天空,低下头,连自己的脚都没在蓬蒿里。

    除了住在附近的山民猎户以及偶尔进山采药的医师以外,很少有人会走这样一条人迹罕至的偏僻山路。

    刘备骑在马上,左右看看,对身边的田畴说道:“这里是何处?”

    “陛下,这里就是白狼山!”

    田畴回答道:“前方再走约十余里路,就能出谷口,出去之后,便是柳城西南方向,到柳城就只有数里路了。”

    “嗯。”

    刘备点点头,四处眺望,就看到山林茂密,正是深秋时节,远处有一片璀璨的枫叶林映照得整个大山都仿佛变成了深红色,不由感叹道:“朕多年未回北地,幽州风光,令朕回味呀。”

    “呵呵。”

    田畴笑道:“将来陛下若是有空,也可以常回幽州看看。”

    刘备欣然笑道:“此言甚合我意。”

    “陛下,陛下!”

    正在此时,张燕急急忙忙骑马奔来,靠到近前,翻身下马道:“陛下,张将军先锋军出了谷口之后,原本是想等陛下大军到了之后,再一同奔袭柳城,没想到在谷口外遇到了前来放牧牛马的敌人,张将军不得已,只能急令大军突袭柳城去了。”

    “什么?”

    刘备不由大惊失色。

    要知道此次奔袭因为距离远,耗时长,后勤难以跟上,所以他是抛弃了高顺的陷阵军,让高顺在卢龙塞待命,自己本人则只领了两万亲军以及张辽的万胜军加上鲜于辅和张燕各五千精锐而来。

    也就意味着他总人马只有四万,而且骑兵很少,毕竟他穿行燕山山脉,道路崎岖难走,骑兵自然不多,出了谷口就是一片坦途,正面遇上敌人大股骑兵,简直是一件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