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

    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 (第2/3页)

子午道,这四条路只有陈仓道相对安全,另外三条道非常危险。

    而如今陇右失陷,那么朝廷军还能够从祁山道自天水南下进攻汉中,要防守的地方更多。

    所以此时汉中已是危机四伏,随时有被攻克的风险。

    五月,汉中张鲁府邸。

    后厅。

    此刻张鲁与他的弟弟张卫、张愧还有郡功曹阎圃四人相对而坐。

    张鲁身上并没有穿道袍,当时还没有道袍这个概念,穿的是素色的丝绸蝉衣,脚下踏木屐,这是魏晋时期贵族标准居家常服,跟道袍款式很相似。

    室内焚香,也没有什么神仙雕塑,连书画都没有。毕竟现在纸张才刚刚流行起来,书法和画技要到魏晋时期才会逐渐发展。

    室内唯一能够证明张鲁道家天师传人身份的,便是右侧厅内书架上摆放着密密麻麻的竹简,都是道家经典。

    有《老子五千言》《太平洞极经》《南华经》,还有他祖父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以及他自己编写的一些道经,甚至连张角的《太平要术》,于吉的《太平经》里面都藏有。

    从本质上来说,张鲁依旧是个军阀而不是道士,至少目前来说,传道仅仅只是他控制汉中百姓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良善之辈。

    张鲁闭目养神,场内一片寂静。

    沉默了许久,弟弟张卫说道:“大兄,现在朝廷已经平定了西凉,昨日又传来消息,荆州的刘表投降了,刘璋派去驰援刘表的大军损失惨重,关羽在陈仓厉兵秣马,我们该怎么办?”

    “大兄,还有个坏消息。”

    张愧说道:“西凉被平定后,段煨跟那窦茂已经缔结盟约,窦茂让出陇右道,现在段煨的大军已经到了武都。陇右道比陈仓道还好走,如果朝廷真要进攻汉中的话,我们很难防御住两面夹击。”

    “那照你们的意思,是投降吗?”

    张鲁问。

    “额。”

    两人对视一眼,因为不知道张鲁想法,所以不敢妄语。

    唯有阎圃看出了张鲁的意思,说道:“明公,现在朝廷大势已成,投降是必然的事情。只是如何投降,投降之后能否立功而保住富贵,便是头等大事。”

    张鲁说道:“你怎么想?”

    阎圃说道:“若是直接投降,功劳必定少;不如先据守,让朝廷看到我们的实力,等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再前往巴中依附杜濩,朴胡等,然后鼓动他们二人归顺,为朝廷收复益州做准备,功劳必定多。”

    “嗯。”

    张鲁思索片刻,点点头道:“那就这样。”

    虽然他也知道朝廷已经夺得了大半天下,只剩下益州未平,他占据汉中必不可能抵挡得住朝廷的进攻。但投降也讲究方法。

    直接投降,敌人获得的胜利太容易,那么自己就很有可能不受到重视,从而在投降后捞不到太多功勋。

    唯有先坚守一段时间,让敌人感觉到困难。此时再投降,方才有可能受到朝廷的重视。

    历史上张鲁就是这么做的,因为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惧怕而想投降。

    阎圃劝他先抵抗,等失败之后再去巴中依附杜濩,朴胡,鼓动二人一起归顺曹操,张鲁欣然答应,在阳平关失守之后,就去了巴中联合杜濩,朴胡一起投降。

    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曹操果然很快接受了他们,并且都给予了高官厚禄。

    所以从自身利益考虑的话,张鲁想投降是一回事情,但投降也得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正如刘表卖了刘璋是一个道理。

    受到朝廷威慑的除了张鲁之外,还有刘璋。

    出川作战的士兵几乎全军覆没,益州震动,朝廷大军屯兵鱼复,威逼巴郡,也就是后世的重庆市,刘璋惊恐不安。

    在诸多大臣的劝说下,刘璋连忙向刘备上表,自削大汉皇帝,愿意与刘备重结于好。

    刘备很快给予了回信。

    说如果刘璋愿意来洛阳投降的话,就封他为王,毕竟都是刘姓宗室,也不违反白马之盟。

    若是继续负隅顽抗,则天威降临,死期将至。

    刘璋只是不想和刘备打仗,可不是想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