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

    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 (第3/3页)

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这些工作就交由全国各地州牧去实施。

    同时陈暮也在今年开始,正式重新规划行政划分,原来的大汉十三州管辖范围太大,像益州就包含了后世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以及重庆直辖市。

    还有荆州包含了湖南湖北,扬州包含了浙江、福建、江西以及一半江苏,交州就不用多说,广东广西海南甚至还有一半越南。

    地域太广不利于统治,一州之地太大,容易滋生军阀。因此陈暮把大汉十三州,按照后世比例重新划分。

    益州一分为四,南部永昌郡、益州郡、犍为属国改为益州,三郡之地改为七郡,集中当地汉民,主要发展平原城市,将山区让给鸩僚、僳越、闽濮、濮族、氂牛等部。

    这片地区就是后世的云南,现在汉民不多,虽然矿产资源丰富,靠近东南亚,适合种橡胶。但地形实在太复杂了,离中原过于偏远,难以发展。

    因此现在的云南只能先进行行政规划,把它从益州剥离开来,仅派官员前去治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优先发展农业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云南的汉人活下去,慢慢增加人口,等将来大汉发展起来,再治理整个云南。

    而益州北面的成都改为蜀州,地域大概跟后世的四川省差不多。

    东面的巴郡改为巴州,也就是重庆直辖市。

    东南面的牂牁郡以及原荆州武陵郡西面,改为贵州,地域同样是后世的贵州省。

    倒不是陈暮照着抄作业,而是根据地形以及优先集中发展的话,这个划分最为合理,不将整个益州纳为整体,而是进行剥离,四个州各自集中发展,这样更利于中央统治。

    然后是关中改为雍州,辖区是后世陕西的一半,陕西以南的整个关中平原,包括河东郡和汉中郡也在雍州管辖范围之内,下辖九个郡。

    并州一分为三,原来的并州包含了陕西以北、整个山西、内蒙和宁夏的一小部分,地域可谓是千里之遥。

    现在改为晋州,也就是山西省。并州,包含了后世陕西以北以及宁夏的一部分,最后是内蒙,称之为原州,辖区相当于整个内蒙古。

    河北、河南以及淮北变化不大,依旧保留了冀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只是在徐州南部的广陵、豫州东南部的沛国,扬州西北部的九江西北小部分,分割出一个淮州。

    然后是幽州早就被一分为二,原来的北京地区,也就是幽州西面的上谷郡、代郡、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以及辽西郡,保留为幽州。

    东面的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莬郡、乐浪郡以及新并入的濊貊郡、扶余郡等地,合为六郡,改为辽州。

    荆州一分为二,北面为荆州,南面为湘州,就是湖南湖北而已。

    交州一分为二,分为广州和苍州,也就是后世的广东省和广西省,由于古代广西称为苍梧,所以叫苍州。

    扬州一分为三,九江大部分加上庐江、丹阳、吴郡以及会稽的北面一小部分,也就是后世杭州一带,合称为扬州。

    会稽以南称为闽州,豫章改为章州。

    最后就是西凉分为凉州以及西域刺史部,虽然西域刺史部只是个名头,但终有一日会重新回到大汉的怀抱。

    而这就是章武六年陈暮对天下各州郡的改制。

    当然也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

    除了他有后世各省的记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

    比如哪些州郡作为不良资产要暂时剥离,哪些州郡是优先发展的对象,所以不能让落后地区拖累了发展地区的脚步。

    听起来很残忍,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可以说中原地区那些优质的州郡是将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如同扬州一样,南方山区实在是没有那能力发展,只能优先发展后世南京、杭州等长江下游平原。

    所以要把这些优质州郡划分出来,集中发展。

    而落后州郡,比如益州、贵州、闽州、章州、苍州、凉州等地,就暂时搁浅,先推广农业,力求百姓生存就行。

    等到将来大汉国力发展起来,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之后,再带动这些地方的发展。

    如此。

    大汉十三州就变为了二十四州加上一个刺史部以及洛阳司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