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宫斗不如造反(十一)

    第474章 宫斗不如造反(十一) (第3/3页)

    “给他银钱,或是许他前程,让他不要再去纠缠念儿!”

    永承帝命人去郑家处理。

    钱,郑家倒是有,永承帝登基后,当年就封了胡氏的丈夫郑有粮一个忠勇伯的爵位。

    永承帝的理由也还算过得去,幼时他被送出宫的时候,郑有粮作为何家的部曲,担任护卫的工作。

    永承帝练习骑马的时候,马不知怎的就受了惊,危急关头,郑有粮舍身救了他。

    为此,郑有粮还被马蹄踩断了一条腿。

    直到现在,郑有粮走路都一瘸一拐。

    这也是何太后对于郑家的得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重要原因。

    胡氏却是可恶,但她以及郑家,确实在宫外悉心照顾、极力保护了永承帝。

    有了伯爵,便有俸禄、赐田。

    另外,还会有一些京中的商贾投靠。

    过去三四年里,永承帝打压何家,却异常尊崇“胡夫人”,让有的小官小吏竟也跑来巴结郑家。

    ……就这样,郑家改换了门庭,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舍出一大笔钱,换回郑念儿的“前程”,别说胡氏了,就是老实的郑有粮都觉得划算。

    偏偏人家学子根本不要钱,人家想要做官!

    想想也是,大渊朝阶级分明,有钱未必能够对当官,但当了官一定能弄到钱。

    这位寒门学子之所以愿意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答应王家来做这场局,就是因为王家许诺事成后,推荐他当官。

    这年头还没有科举,选拔官员一般都是采用前前朝的九品中正制。

    普通寒门想要入朝,只能求得当权者的推荐。

    而朝中的权臣,基本上都出身世家。

    大渊朝因为是新朝,朝堂上会有些开国功勋,这才稍稍分走了世家的些许地盘。

    但,就整体而言,还是世家掌控者官员的选拔。

    当然,如果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强势、有威信,也能决定朝臣的任免。

    比如先帝,他作为开国之君,既有“开天辟地”的功绩,手中又握有兵马。

    就算是那些氏族,也不敢真的跟他硬碰硬。

    即便如此,先帝也没有彻底消除世家对朝堂的控制,而是转过来与对方合作。

    先帝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还没有亲政的永承帝了。

    “可恶!!”

    永承帝收到郑家传回来的消息,气急败坏、怒不可遏。

    然而,除了生气、砸东西,他竟也无计可施。

    不过永承帝到底不蠢,愤怒过后,他又安静下来。

    他或许不懂“解决流言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更新、更大的流言”的套路,但他知道暂避锋芒的道理。

    反正他并不在意郑念儿的名声,只要郑家咬死了不嫁女儿,然后把郑念儿送走。

    带京中的风波平息下来,他再把念儿接近宫里就可以。

    至于什么女人的名节?

    呵呵,过去还有二嫁的女人当皇后,母仪天下呢。

    郑念儿只是被人陷害了,她依然保有清白之身,只要皇帝不计较,外人就没有瞎逼逼的资格!

    永承帝想通了这些,便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胡氏。

    胡氏:……还能怎样?

    外人都说她一个奴婢,比太后还要风光。

    事实上呢,何太后还是高高在上、手握大权,能够让朝臣们敬畏的临朝太后。

    而她,连个贫苦的田舍奴都敢欺上门来。

    “不急!不急!!”

    胡氏恼恨之余,拼命的安抚自己:“一切只等陛下亲政就好了!”

    等陛下从何太后、顾命大臣手里夺回了实权,他就能够真的君临天下。

    到那时,她这个“胡夫人”才会名正言顺。

    而曾经欺辱过她的人,也一定会被她统统踩在脚底下。

    包括何氏!

    其实,不只是胡氏在期盼小皇帝能够尽早亲政。

    就是永承帝,好不容易想到解决郑念儿事情的办法后,也在想着如何亲政。

    想要亲政,必须先大婚。

    因为在华国,自古以来都是认定,人结了婚才算是真的长大成人。

    成家立业,成了家,才能立业啊。

    而且,皇帝还能接着大婚的契机,拉拢一些权臣,寻找足够的助力。

    只是那些世家,都相继把家中适龄的女孩子都嫁出去了啊。

    难道他要去屈就勋贵土鳖家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