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事不过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九百二十八章 事不过三 (第1/3页)

    众所周知,大明朝廷各部往往不止一个尚书,其中一个是坐堂尚书,是管理部务实职的,其他尚书都是加的虚衔。

    比如大学士加吏部、礼部的官衔,主持工程修建的加工部官衔,总督加兵部官衔。一般总督是兵部侍郎,但资历比较深,或者位置及其关键的总督,会加兵部尚书官衔。最典型的就是九边之首宣大总督,经常是兵部尚书官衔出镇宣大。

    而坐堂兵部尚书出缺后,也会经常调其他兵部尚书级别总督来补位,这也是一种官场习惯。

    因为兵部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总督回京当坐堂兵部尚书这样的调任,在大明实在太常见了。

    例如嘉靖十四年,当时兵部尚书汪鋐辞官后,就是宣大总督张瓒来接替的,然后张瓒又被秦德威干掉了,才又换成了王廷相。

    所以被徐老三喊了一嗓子后,众人才意识到,秦德威这个加了兵部尚书虚衔的浙闽总督,才是实职兵部尚书的天然候选人。

    听起来像是绕口令,但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更别说秦德威还有宣大总督的资历,单论任职资格,谁能与秦德威相比?

    朝廷事务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与秦德威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务,另一种就是与秦德威有直接关系的事务。

    推举新兵部尚书(管部实职的)这件事务,忽然直接与秦德威扯上了直接关系,那么这事儿立刻就大了。

    众人也忽然明白,那王廷相死皮赖脸的不肯辞职,到底是在等什么了。反正没人说话了,连小声讨论都没有了,所有人都在看夏首辅。

    其实对人事比较了解的人都能猜到,夏首辅打算推出的新兵部尚书人选是谁。没别人了,肯定就是两广总督张经。

    说起这位张经张总督,是夏言很早就开始培养的两大「军事人才」之一,在原本时空另一个是曾铣曾后爹。

    当初夏言把张经放到两广总督位置上,就是为了镀金去的。

    只是后来夏言被罢官时,张总督暂时失去了靠山,也就只好一直在镀金了,现在还是两广总督。

    所以按照正常计划,夏首辅今天肯定要把张经推举出来当兵部尚书。想到这里,众人心里默默吐槽,就目前这情况还推举个毛啊。

    张经只是个挂兵部侍郎的总督,在任职资格方面,也拼不过秦德威啊,他这个总督比秦德威水得多了,战功也差得远了。

    而且假如秦德威真有意执掌兵部,张经是否有胆量与秦德威直接正面单挑,只怕都要打个问号。

    大部分中间派都很想说一句:「识时务为俊杰,大势如此,夏首辅你就从了吧,别再折腾了,让大家都都难做。」

    夏首辅拧着眉头沉默了一会儿,脑中急速的回忆着官员名单。

    在他回归后,对高层人事名单很是梳理了一遍,好做到心中有数。

    片刻后,夏首辅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候选人,对众人道:「朝廷还有一个兵部尚书,就是三边总督刘天和!」

    这也是一个非常老资格的边镇督抚,凭借在三边的功绩,也加到了兵部尚书。

    吏部尚书许瓒提醒说:「刘天和年过六十,身子不好。已经上了奏疏,要告老致仕了,人就在京城,等着陛辞和赏赐后便要返乡。」

    夏首辅抓住了救命稻草,哪轻易肯放手,「只要奏疏还没有批,刘天和就没有致仕!」理论上,夏首辅说的也没错,但是在众人眼里,实在有点强词夺理了。

    秦中堂最著名的代言人之一,掌道御史陈春忍无可忍的说:「敢问首辅,秦板桥回朝后,如何安排?」

    智商不够用的人,听到这句都不明白陈春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在场的人并不缺智商,立刻就知

    道陈御史在质问什么了。

    现在内阁里都有五个阁臣在位了,如果秦德威再回来,那就是六个了,这是不是实在有点冗余了?

    最妥当合适的安排,就是让秦德威以兵部尚书主持军机处,再挂个大学士虚名,完全独立的另起一摊子去。

    大概在皇帝眼里,如果让秦德威独立出去,然后和其他阁臣互相制衡,也是很可取的。

    有没有兵部尚书区别很大,秦德威出京前,就是以大学士主持军机处,如果立下功劳回来后,还是大学士主持军机处,那不就白去了吗?

    这就是陈春质问的核心所在,如果不让秦德威加官兵部尚书,还能怎么合适的安排?比兵部更好的位置不多,难道让秦德威当吏部尚书再兼个大学士?

    陈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